“护眼工作流”的最后一块拼图:BOOX Mira电子墨水显示器简评(booxmira电子墨水显示器)
本文转自知乎用户“三番氏”对BOOX Mira的评测,已征得作者授权发布。
今天终于收到了期待已久的墨水屏显示器,补齐了我“护眼工作流”(手机 平板 电脑)的最后一块拼图。
比较兴奋,遂写个评测纪念一下,在等待了快一个月后,mira终于收到,确实做到了对MacOS支持给力,鼠标也确实真的有特殊优化,暂时是完美的便携墨水屏解决方案了。几乎彻底补齐了我“墨水屏生态”的最后一环(作为一个苹果生态用户)
先交代一下我的使用场景,我是标准的apple生态用户,资料和账户深度绑定icloud,因此在有护眼需求前,100%时间在apple设备上,完全没考虑过windows和安卓,平时的主力设备是macbook pro 13寸、iPad Pro以及iphone,这一使用习惯基本未来也不会改变(目前已有大于400g的文件在icloud上,加上密码和各类文档,因此不太可能换门了…)
但进入硕士毕业年级后,用眼需求明显增加。虽然我没有干眼症,但是基本每天盯着电脑、平板和手机的时间大于15小时,一天用眼下来感觉眼睛酸涩无比。大半年下来散光明显加重。
为此,我早期的解决方案,是“夜览”拉黄加满 24小时全程开启,并将色温降到2200k(接近红色)
这么做的确有所缓解,但是久而久之还是累眼,所以开始关注墨水屏产品,打算把生活中的屏幕慢慢都换成墨水屏。
我陆续把平板、手机(辅机)、阅读器等等都换成了墨水屏,但问题,最终落到了macbook上
——无法将笔记本电脑“墨水屏化”,成为了我“护眼工作流”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我亟需一台既可以在家,又可以便携出街的显示器设备,用于压在macbook显示器前面、替代macbook的原显示器、做为文字输出工具使用(不过没买apple care 的慎重这么做,小心压断…)
以下是我的几个考量因素:
1.尺寸
我的macbook pro 13寸,尺寸大概是31.4*21.9,之前大上paperlike hd-ft的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是有一个大下巴,叠加在macbook上屏幕高出一大截,无法便携出街,而paperlike一代虽然尺寸不错,但是分辨率过低,效果难以令人满意。
相反,mira看参数尺寸是30.8*24.1,几乎和macbook屏幕一样大,这就使得平时压在macbook上,不会有尺寸特别“夸张”的情形出现,利于我在家实用及便携出街,同时,他又是13.3的屏幕,和macbook的几乎一致,不会像10.3/海信q5一样太小。
加上分辨率是1650×2200,与macbook retina的2560 x 1600接近,因此在分辨率设置上,我基本只要往下压低一档(1600×1200)即可,比大上103的“显示器模式”要压低3档(因为103太小,所以分辨率必须进一步压低、来让字体变大,我才能看清),有质的飞跃,因此,mira在尺寸上几乎完美契合我的需求。
2.重量
其次是显示器重量,这次mira的重量,是去壳590g,带壳800g上下。这和我原先的ipad pro 12.9 壳子差不多,甚至还要轻上一个iphone SE,所以出街完全可以接受。
当然,下次如果能够把壳子做的更轻薄一些(比如用塑料材质),我觉得会更好,另外多说一句,macbook屏幕铰链的最大承载力,大约是6-700g之内不会自动向后“躺倒”
3.连接方式
这个是重中之重,之前大上设备,我最不能忍受的一点,就是连接方式非常臃肿,必须是同时连一根用于“供电”和“数据交换”的usb-a线,以及一根用于“投屏”的hdmi线,真是极其古早的一种连接方式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如果不想带两根线,就必须使用他们家自产的y形线,然后大上也是好心,给了一根巨长巨硬的线,此外因为大上的y形线,是单mini hdmi-in,没有反充,所以我出街时,还需要单独配一根的macbook电源线。
这就导致我去图书馆或咖啡厅时,根本不可能带paperlike或103去,即便带去了,也不太方便全程展开使用(可以推想,场面会极其壮观…),这就折损了我一半的使用场景,我曾经和大上客服热切呼吁,希望未来能增加单type-c连接方式,或是大跃进一下,提供无线投屏方案。
但是,直到去年10月的103,连接方式还是没有根本变化,正当我几乎放弃时,mira在年中意外的出现了,然后竟然采用的就是我脑补多时的单type-c“一线通”连接方式。
这样的出街应当就极其优雅了:
一根可以塞进笔袋的线,一台mira,一台笔记本,到图书馆后,拿出mira和笔记本,然后用超短线材连接,旁人远看,甚至完全无法发现这根连线,以为就是笔记本的原屏,这和之前方案的线材纵横交错、阡陌交通相比,真是优雅了太多太多,终于找到了真正可用的macbook“墨水屏化”解决方案。
甚至某天忘带那根短线时,macbook的充电线也可以短暂客串一下
可以说,mira的单c口线连接方式,将差旅时“墨水化macbook”的线材数,减少到了最少一根
巴适!
更香的一点是,本体双c口的设计方案,使得如果在另一个c口插充电线,可以实现反向充电,真是只有2个c口的低配macbook党的福音(前提是那根“一线通”至少要能通过3A电流)
另附一个我做的usb的型号迭代。USB3.0及以上(即第四行及以下)的所有型号都可以实现一线通,但购买时必须询问对方是否是“全功能线”(可传输视频信号的)。若要反向充电,再询问一下是否可以承载3A/5A的大电流(其实如果不嫌长的话,mira原机其实自带一根符合要求的1m左右长线)
4.前光系统&触摸功能
这次mira很惊喜地全系集成双色温前光 触摸功能
5.价格
结合前面的全系集成前光与触摸,mira价格真的是比较香了
6.刷新率与显示效果
从实际体验看,mira的显示效果是比较令人满意的,和之前用的大上难分伯仲,mira(极速模式下)分辨率、滑动帧率及鼠标残影情况评测更舒服的一点,是mira采用了显示器 app的“软硬结合”路线,可以方便的设置键盘快捷键,用于切换模式及全刷——手指不离键盘,就可尽在掌握,真的有种“这块屏幕就是笔记本原屏幕”的错觉。
7.支架与设计
我觉得这次mira“类surface”(弯折支架)和“类妙控键盘”(磁吸吸附)的解决方案非常的优雅,有望成为未来13.3墨水屏显示器“标准设计形态”的game-changer。与墨水屏界大多的“凑活用用”设计不同
海信touch和mira,真是今年唯二两个具有设计感、质感与高级感的产品了,为设计师点赞。
综上
便携的尺寸重量 连接方便(最重要的两点原因),加上可用的刷新率素质 “hd-ft当hd卖”的较低售价(较次要的两点原因),使得mira在我心中,完美补上了本人“护眼工作流”的最后一块拼图。
至此,除了白天看的手机还必须得是iphone外,即便作为一名苹果生态使用者,我也能够几乎全天只与墨水屏打交道了,对我而言,mira的出现,标志着我“墨水化行动”的彻底闭环。
文石干得漂亮!
【尾声】
若要对目前的mira提几点建议,排除那些不切实际的(如:何时降价到999?)外,基本还有以下几点:
1.希望未来能增加无线投屏功能
2.希望未来能进一步降低重量(尤其在壳子上做做功课——你们可以做的更轻的)
3.希望未来能够提供无前光、无触屏的选项,以进一步打下来价格(不过未来就是元太incell了,价格和清晰度问题自然能够得到解决)
4.希望能在保持画质优势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刷新率(达到mac也能支持2k retina)
5.(稍微不切实际一点)希望文石能结合color那台平板的成功经验,早日做出彩色版
文石、大上、海信,未来真是有望上演一出大戏,期待你们的良性竞争,能够为我们用户带来更牛的商品,以致有一天,真能兑现文石今年愚人节彩蛋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