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丁锋 于宁 王婧 崔先康
在被有关部门带走协助调查之前,53岁的富豪张峻正在谋划一张更大的版图。
在这幅未完成的版图里,富德保险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富德保险控股)董事长张峻将可能再入手两张保险牌照:一为吉林的都邦财险,一为还在排队等待牌照、注册地在西藏的厚德人寿。而前者,将又成为他在吉林打造一家金控集团的更大野心的一部分。
此前,这位在深圳有“隐形富豪”之称的潮汕商人,在实现对富德生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生命人寿)控制后,迅速借助保险资金,将其资本疆土开拓至金融保险、能源化工、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领域。此外,他还在二级市场攻城略地,持股5%以上的上市公司已达七家,并稳坐金地集团(600383.SH)与农产品(000061.SZ)第一大股东的位置。
从名不见经传到备受瞩目,张峻的崛起离不开生命人寿。自2006年入局生命人寿以后,张峻及其一致行动人已事实上陆续控制了生命人寿超过90%的股份。自2014年起,张峻又在生命人寿之上打造保险控股集团——富德保险控股;当年11月,生命人寿更名富德生命人寿,成为富德保险控股旗下公司之一。
然而,这一高歌猛进的势头在几个月后戛然而止。2016年2月5日,张峻因广东省副省长刘志庚一案被带走协助调查。
冬去春来,刘志庚已被移送司法,张峻还在等待结果,生命人寿的命运也在急剧变化。根源于其激进的发展模式,在失去掌舵者之后,相关风险正在显性化。这一局面已经引发了中国保监会的高度关注。
财新记者获悉,保监会于4月19日召集有关部门开会,决定派出一个小组到生命人寿调研,成员包括人身险监管部、资金运用部和财务会计部人员。调研之前,保监会通知生命人寿董事长方力与总经理张汉平于4月20日赴保监会了解情况。
张峻的生命人寿,是近几年迅速崛起的部分民营保险公司的缩影。与中国人寿、人保等传统保险公司相比,生命人寿、安邦保险、前海寿险等业界新贵几乎是一夜之间成长的巨人:逐年翻番的保费规模、打法凶悍的收购、动辄几十上百亿的增资,令人叹为观止。在经营层面,这类险企的发展模式通常以高成本、短期限、保障成分低的理财型保险产品开路,迅速做大保费规模,并辅之以激进投资。然而,如今在资产价格下行周期,加之保监会的中短存续期产品新政(限制五年期以内理财型保险的规模),这种模式在资产负债期限匹配上的缺陷已日益显著。
这一模式的核心在于一股独大的类家族控制。一旦有股东拥有绝对控制权,其公司治理、风控体系就会形同虚设。一方面,控股股东可以不受制约地推行激进的发展策略,不计成本地扩大资金规模;另一方面,控股股东最初的资金来源往往是银行或信托贷款,实现控制后通过关联交易套取保险公司资金,反过来偿还贷款或进一步对保险公司增资,做实其控制权。
中国现有的金融监管框架对于金融机构的股东本来有着严格的规定。比如,除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在现实中单一股东持股比例一般不能超过30%。这是因为直接吸收公众资金的金融公司本身有着很强的公共性,一旦缺乏股东之间的有效制衡,极易沦为内部人控制的提款机。再比如,股东应当以来源合法的自有资金向保险公司投资,不得用银行贷款及其他形式的非自有资金向保险公司投资,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委托他人或接受他人委托持有保险公司的股权。
然而,实践中一些保险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往往以串联采取一致行动、委托关联人代持等方式,分步实现控股;而其入股和增资的资本金,大量是反复向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进行股权质押贷款而来的非自有资金。
更引发业内争议的是,根据保险业2013年4月修订的《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相关条款,新设保险公司单一股东持股上限为20%,投资满三年后符合一定条件可增至51%。这一政策的推出,当时是被认为有利于鼓励民营资本进入,但其对于公司治理的负面影响亦逐渐显露出来。
“少数保险机构金控化、家族化的野蛮生长,充分利用过去几年保险行业提高单一股东持股比例的规定,辅之以代持等手段完全控制保险公司。他们又利用放开险资投资渠道的契机,一方面大规模发行高成本的理财型保险产品筹集资金,另一方面利用保险资金叠加杠杆,高价购买自己名下的劣质资产、空壳公司,严重侵害保险公司其他小股东及保单持有人的利益,累积了大量金融风险。”一位浸淫保险行业多年的权威人士表示,政府层面应进一步完善保险公司监管机制,严肃监管纪律。
内部人控制、违规运用保险资金为私人谋利,在关国亮时代的新华人寿已具雏形,近几年在保险监管放松的大背景则被发挥到极致。张峻被查,保监会出手,为清理这一危险的模式提供了绝佳契机。
意外翻船
2016年2月4日晚,距离猴年春节只有三天之际,中央纪委宣布广东省副省长刘志庚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调查。据财新记者了解,刘志庚是于2月4日下午被中央纪委带走的。就在前一天,他还率队赴韶关检查督导春运工作。
仅仅一天之后,2月5日,张峻即被有关部门带走。据财新记者所知,还有数名潮汕籍地产商因刘志庚案被协助调查。
知情人士透露,在巡视组收到的举报材料中,刘志庚被指是东莞色情产业的“保护伞”。2014年2月,东莞掀起举国瞩目的“扫黄”运动,即与有关部门从外围着手调查刘志庚在东莞的违纪违法行为有关,“张峻受到牵连的直接原因,是曾在上世纪90年代花数百万元为刘志庚在香港购置一套房产”。
在张峻协助调查超过半个月后,财新网于2月22日午间率先报道张峻失联消息(参见财新网《富德保险董事长张峻失联过半月》)。当日傍晚,富德保险控股发表声明称,“经向本公司董事长张峻先生家属了解,张峻先生正在协助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属于个人事务”。有富德保险控股内部人士也向媒体透露,张峻被协助调查,涉及的是十多年前的旧事。
张峻与刘志庚的直接交集,确实时间久远。上世纪90年代,尚属于小人物的张峻起家于深圳龙岗,最初在深圳一家名为宝安县粤宝永发工业公司的集体企业从事电子产品加工,1996年转型从事房地产开发。在张峻开发的几个楼盘中,除了新亚洲国利大厦位处深圳的黄金地段华强北,其余新亚洲花园、新世界广场、新亚洲广场等皆处于偏僻的龙岗一带。这一时期的张峻,在富豪林立的深圳地产圈中几无知名度可言。
1995年,刘志庚就任深圳市龙岗区委书记,张峻与刘志庚很大可能在此前后相识。
深圳一位银行行长告诉财新记者,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张峻看上了位于平湖的一块数千亩山地,与当地农民签订了一份长期租赁协议。大概半年后,政府就要征收这块山地,另外划了一块地给张峻。随后张峻将其一部分开发,另一部分倒手获利巨亿。坊间均传这是刘志庚给张峻提供了消息,张峻得以在半年前布局。
起步地产
地产是张峻骤然坠落的终点,也正是其变泰发迹的起点。
张峻祖籍潮汕平原西缘的广东普宁市,原名张仲俊,1985年到深圳发展,亦曾短暂赴美闯荡,回国后做电子加工和房地产生意。
1991年8月,深圳宝安县一家名为粤宝永发工业公司(下称粤宝永发)的集体企业发生工商变更,张峻的哥哥张仲整成为公司新的法人代表。第二年,粤宝永发分别设立深圳熊猫电子工业公司和深圳粤兴电子有限公司。《新财富》杂志2013年一篇文章通过梳理工商资料指出,熊猫电子工业公司,即为张峻日后重要运作平台深圳市国民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国民投资)的前身;粤兴电子有限公司,即为张峻日后地产运作平台深圳新亚洲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新亚洲实业)的前身。
多位深圳当地人士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认为,张峻做电子业的历史模糊不清,他主要就是靠房地产发家的。2001年起,张峻的新亚洲实业先后推出新亚洲花园、新亚洲广场、新世界广场等楼盘,但皆地处深圳关外的龙岗区,知名度不高,《新财富》杂志估算这三个楼盘的总销售额不足17亿元。2003年和2007年,张峻位于亚洲第一电子商业街华强北的新亚洲电子城一期和二期先后开业,《新财富》杂志估算,这两个商铺项目销售金额在13亿元左右,每年可收租金3亿元左右。
2007年1月,新亚洲实业推出最后一个楼盘——地处华强北的新亚洲国利大厦,开盘价达到1.91万元/平方米,估计销售金额在10亿元左右。由此判断,张峻的房地产开发收入不足40亿元,净利润不足10亿元,电子城租金每年不足3亿元。
多位与张峻有过接触的人形容其“精力充沛、常通宵达旦地工作,且十分好学”。但在更多的人看来,他做大基业的关键因素,还是游走于灰色地带的能力。
染指生命人寿
即使有刘志庚的助力,张峻在深圳地产江湖里也只是无足轻重的角色。他的财富故事的核心在于生命人寿。但起初,生命人寿并不姓张。
2002年3月成立的生命人寿,注册资本10.2亿元,总部位于上海。设立之初,生命人寿的股权由较为分散的八家股东持有,这八家股东大致可分为四方:徐明麾下的大连实德集团公司(占股17.65%),首钢总公司旗下的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17.65%)和龙赢投资(5.29%),广东省国资委旗下的广东省广晟资产经营有限公司(17.65%,下称广晟资产),以及郑裕彤家族控制的武汉武新实业发展有限公司(17.65%,下称武汉武新)和武汉益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11.76%,下称武汉益利),另外两家小股东是巨能实业有限公司(9.41%,下称巨能实业)和戴梦得实业发展有限公司(2.94%,下称戴梦得实业)。
一位早期供职于生命人寿的高层人士告诉财新记者,生命人寿主要是“徐明张罗跑下来的”,但第一大股东属于彼时成功入股平安保险的香港新世界郑裕彤家族。
2003年6月,在首任董事长李钢的主持下,生命人寿又引进了日本知名保险集团千禧控股(Millea Holdings)作为外资股东,后者通过增发,以千禧亚洲及东京海上火灾保险株式会社分别持有12.45%股权,成为生命人寿新的第一大股东。
2006年后,生命人寿股权开始频繁变动。首先就是两名创始股东退出:一为广东省国资委麾下的广晟资产;另一家则是由戴梦得实业更名为合升实业再更名而成的瑞德实业,后者2005年还刚刚把巨能实业名下的生命人寿股份也接手过来。
生命人寿的“接盘侠”,正是彼时名不见经传的张峻。
工商资料显示,2006年4月,广晟资产先将持有的生命人寿1.35亿元出资额(占比9.94%)转让给张峻控制的深圳市国利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国利投资),后者即为今天生命人寿第一大股东深圳市富德金融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富德金控)的前身;随后广晟资产又将剩余的4500万元出资额(3.31%)转让,受让方为深圳市洲际通商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洲际通商)。彼时持股洲际通商76%的大股东,为张峻的地产企业新亚洲实业。
广晟资产是广东省国资委监管的大型企业。广晟资产转让生命人寿股权给张峻之时,担任公司总经理的是钟金松。钟金松与张峻同为广东普宁人。2014年8月,根据中央纪委转来的线索,广东省纪委成立调查组对钟金松涉嫌违纪违法问题进行初核,8月11日正式对其采取“两规”措施。广东省纪委曾在其官方杂志《广东党风》中披露了钟金松的部分案情,其中提到:“特别是看到一些平日里有求于他的私营企业主腰缠万贯,挥金如土,钟金松心理开始不平衡。”
2007年,瑞德实业也将其持有的1.26亿元出资额(9.28%)转让,受让方为深圳市铖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下称铖业投资)。铖业投资是生命人寿目前第二大股东深圳市厚德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厚德金控)的前身深圳市华信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华信投资)的前身,据《新财富》查证,为张峻通过代理人控制。
通过上述三笔股权交易,张峻作为新晋股东合计控制了生命人寿22.53%的股权,成为仅次于日本千禧控股的第二大股东,张峻本人也成为生命人寿的副董事长。
一位早期供职于生命人寿的高层人士透露,是李钢将张峻引入生命人寿。李钢原为平安高管,执掌生命人寿数年后于2008年辞职。此后又进入恒大人寿,现已出局。
全面接盘
成为生命人寿持股22.52%的第二大股东,只是张峻金融野心的起点。
2008年,生命人寿实施搬迁工程,将总部从上海迁到深圳。总部搬迁一事的主导人即为张峻。“在多数股东反对的情况下,张峻挨个做游说工作。”上述当时的生命人寿高管对财新记者透露,“彼时张峻给徐明做了很多许诺,因此徐明也帮着张峻说服了各路股东。”
之所以极力主张南迁,这位人士告诉财新记者,明面上是因为深圳市对于保险机构落户提供了优惠政策,暗地里则是张峻与当地官员达成了一些土地上的协议。2006年保监会确认在深圳建设全国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之后,深圳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深圳保险业改革发展建设全国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的若干意见》。一位深圳当地银行高管告诉财新记者,当时的具体优惠条件包括保险机构总部落户深圳奖励2000万元、给予30%的地价返还、减免高管的个人所得税等,政府还会每年给予企业年度补贴,但数额上存在差异,“深圳市为了让生命人寿过来,给他们建总部大厦的地块,价钱特别低,或许不止30%的优惠”。
生命人寿成功迁册之后,张峻也取代来自首钢总公司的原董事长方建一,成为生命人寿董事长。南迁之后的生命人寿,无论是保费规模还是资产总额,皆实现了狂飙式增长。2009年生命人寿从刚刚结束动荡的新华人寿成建制地挖人,作风彪悍,是业内著名的公案。2012年底,生命人寿总资产突破千亿元大关,是总部搬迁深圳之前的10倍。
同时剧增的还有生命人寿的注册资本金。2009年至2010年,生命人寿共计进行了四轮增资,注册资本从13.58亿元增加至35.73亿元;2011年至2012年,生命人寿又有四轮增资,注册资本从35.73亿元增加至94.36亿元;2013年3月,再次将注册资本金增加到117.52亿元。
在2009年-2010年的四轮增资中,大连实德追加投资2.76亿元,首钢追加投资3.18亿元,日本千禧控股追加投资2.63亿元。相比之下,张峻控制的三家股东出资额几乎翻倍,洲际通商增资3.36亿元,国利投资增资4.6亿元,铖业投资增资额更达到5.63亿元。郑裕彤家族控制的两家公司不仅没有跟进,反而套现走人,将股权全部转给张峻旗下企业。这一系列增资及股权转让交易完成之后,张峻旗下三公司分别持股20%、19.29%、15.69%,分列生命人寿的前三大股东,其总和达54.98%,早已超过了中国金融系统单一股东不控股的红线。
在2011年-2012年的四轮增资中,大连实德通过关联公司东鹏地产追加投资4.56亿元,日本千禧控股追加投资6.41亿元。由张峻及代持人控制的三家股东再度巨额增资,洲际通商增资8.41亿元,国利投资此时已更名为富德金控,增资11.72亿元,铖业投资更名为华信投资,增资额为11.96亿元。另一家新股东深圳市盈德置地有限公司,出资额更是高达15.82亿元。
2012年1月,首钢也选择退出,在北京产权交易所和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挂出公告,转让首钢总公司及其下属公司龙赢投资持有的生命人寿5.52亿股(对应5.52亿元出资额),挂牌价格17.65亿元。这笔股权最终由国民投资按挂牌价拿下。
2015年底,坚持到最后的日本股东也将所持有的生命人寿股份全部转让给富德保险控股。根据生命人寿官网信息,如今其股东结构为:深圳市富德金融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占20%,深圳市厚德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占17.93%,深圳市国民投资发展有限公司16.77%,深圳市盈德置地有限公司15.27%,深圳市洲际通商投资有限公司占11.70%,富德保险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占10.57%。
细究之下,这六大股东尽数由张峻直接或间接掌控:第一大股东深圳市富德金融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富德金控),曾用名国利投资,为深圳市富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富德控股)的全资子公司,而富德控股是张峻2007年成立的个人控股平台公司,张峻本人持股94%、其妻陶美萦持股5%;生命人寿的第二大股东深圳市厚德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厚德金控),先后曾用名铖业投资和华信投资,三名自然人股东分别为张逢源、罗桂都和方晓红,经媒体查证均为持股代理人;第三大股东深圳市国民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国民投资),曾用名深圳熊猫电子工业公司、深圳市铭源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其股东历经多次变更,目前为陈小兵、张锦填、庄墅等自然人持股的深圳市华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深圳市华诚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但张峻以国民投资代表和负责人身份活动;第四大股东深圳市盈德置地有限公司的两个股东分别为深圳市正大厚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和深圳市盈德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前者惟一股东为张峻早期地产平台深圳新亚洲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而新亚洲实业又是张峻在港公司香港新亚洲集团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后者深圳市盈德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主要股东为“富德系”高管张庆龙;第五大股东深圳市洲际通商投资有限公司,早前为新亚洲实业的控股子公司,2011年股权持有人变更为杭州量化科技有限公司和陕西天成伟业贸易有限公司;第六大股东富德保险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是张峻2014年组建的保险控股平台,张峻本人亲自担任董事长。
此前的2013年4月,中国保监会更新《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此前的《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曾规定,保险公司单个股东(包括关联方)出资或者持股比例不得超过保险公司注册资本的20%;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委托他人或者接受他人委托持有保险公司的股权,中国保监会另有规定的除外。2013年4月新修订的管理办法规定,符合一定条件的保险公司单个股东(包括关联方)出资或者持股比例可以超过20%,但不得超过51%。
如前所示,张峻现在早已大大迈过新的监管红线。坊间认为,张峻直接或间接控制生命人寿90%以上的股份,其余约7.76%,应该为已经因徐明猝死而物是人非的大连实德持有。
资金:谜面与谜底
在地产上实力平平的张峻,何以能够连斥巨资,在数年中以百亿元之巨,照单全收其他股东的股份?通过抵押贷款和信托融资收购,再借助关联交易套取保险资金,是业内常见的潜规则。事实上,在“富德系”一步步将生命股权收入囊中的过程中,依托险资运用渠道放开的大背景,生命人寿与股东方的关联交易开始猛增。
财新记者梳理发现,生命人寿与股东关联方的资金往来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直接收购股东的名下资产和下属公司股权。如2013年3月,生命人寿以6亿元购买位于深圳市龙岗区新亚洲花园10区商业街A段的三套物业作为投资性不动产,并将该三套物业委托给国民投资经营管理。国民投资为生命人寿股东之一。
二是认购股东资产包装的信托计划等金融产品。如2013年11月,生命人寿以7.99亿元购买重庆国际信托发行的《深圳市优质物业投资集合资金信托合同》,该信托计划的标的资产为新亚洲实业持有的深圳新亚洲国利大厦2层-4层商铺。
三是以投资私募基金的方式,可能间接通过私募基金对股东控制的公司进行股权类投资。如2014年1月,增加对深圳市厚德前海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投资5.8亿元;2014年1月,增加对深圳市中恒泰华瑞丰投资中心(有限合伙)投资5.8亿元。
四是直接收购股东下属公司股权。如2013年,生命人寿以1.6亿美元收购国民投资旗下的富德能源化工(国际)发展有限公司股权。
五是与股东共同设立合资公司,可能通过合资公司间接与股东控制的公司进行资金往来。如2014年8月,与股东深圳市富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对深圳市前海富德能源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进行增资,将其注册资本由45亿元增至200亿元。其中富德控股认缴新增注册资本63亿元,生命人寿认缴新增注册资本92亿元。
关联交易本身是个中性词汇。“关联交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大股东跟保险公司之间的战略协同。如做房地产的大股东可能知道自己地产的质量好坏,交易成本和协调成本也低,就可以用保费对接房地产项目;但另一种关联交易就可能涉及利益转移,涉嫌把保险公司和投保人的利益输送给关联股东,这种是要惩罚的。”一位接近监管层的人士告诉财新记者。
关联交易勘察
摸清张峻的关联交易,是一项庞大的工程。财新记者重点对其能源项目做了部分调查。在资产端,能源化工投资是张峻编织的重要故事之一。
2013年8月,生命人寿出资80亿元成立全资子公司深圳市富德资源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富德资源)。当年9月,富德资源正式接管了浙江天圣控股子公司宁波禾元化学有限公司,宁波禾元建有180万吨/年甲醇制烯烃、50万吨/年乙二醇、40万吨/年聚丙烯项目,总投资约60亿元。
“当时张峻对能源投资很着迷,逢人就讲烯烃,但油价下跌后这个投资肯定亏钱。”一位接近生命人寿的人士称,事实上富德投资时,行情已经急转直下。
富德资源进军化工产业的一个合作伙伴,是吉林市的康乃尔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康乃尔)。2010年11月康乃尔在内蒙古通辽的扎鲁特旗成立内蒙古康乃尔化学工业有限公司,项目总产量为90万吨乙二醇,预计总投资百亿元,一期建设30万吨/年乙二醇项目,据称目前已经建成。该项目富德资源占44%股权。2014年10月,富德资源将这部分股权以8.8亿元卖给了母公司生命人寿。
一位化工界人士向财新记者表示,生命人寿对该项目的股权投资有些令人费解,这两年苯胺价格已经降至每吨五六千元,“生命人寿等于是在高点进入后赶上了下行周期”。
2014年7月,生命人寿还宣布和康乃尔联合投资45亿美元。不过,康乃尔有关人士称,目前这还是个意向。
在吉林,2011年11月,张峻的个人公司富德控股又与吉林省松原市政府签署了年产40万吨烯烃的项目合同,富德控股投资40亿元。2012年1月,富德(松原)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富德松原)成立,注册资本3亿元。当年7月,富德松原在当地已经停产的中石油炼油厂空地上举行项目开工仪式。但是,牌子挂了一两年就没了。财新记者在现场看到,当地政府征给富德建厂的松原市兴原乡革新村约2400亩基本农田,已经填上沙土或满是杂草。
“富德就像一个神话一样消失了。”一位村民说。
然而,注册资金3亿元的富德松原和这个并未投资的项目,却于2013年5月由张峻个人的富德控股出售给生命人寿的全资子公司深圳市前海富德能源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前海富德能源),翌年再转让给富德资源,转让对价为5.46亿元。
同在生命人寿旗下,富德资源与前海富德能源之间也是交易频繁,随之带来资产价值飞升。
生命人寿的关联交易显示,2014年12月,前海富德能源以2亿元收购富德资源持有的富德(大连)能源发展有限公司100%股权,这家大连公司2013年11月在大连长兴岛注册成立。生命人寿称在长兴岛工业区下属的西中岛投资建设甲醇综合利用基地和生态健康城项目,并有意在大连建设面向东北市场的总部大厦,仅甲醇综合利用基地项目总投资就达550亿元。
不过,财新记者在大连看到,这笔号称数百亿元的投资并没有动静。西中岛石化园区管委会工作人员称,生命人寿甲醇综合利用基地并未开工,而在工作人员指认的项目所在地,财新记者只看到废弃的几间活动板房。
当地政府招商部门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财新记者,生命人寿当时除了和长兴岛签了一个协议,其他什么都没干。“当时说的这个项目很大,占地也很大,我们也给他们留了很大的地方,他们连地都没拿。”而另一合作方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财新记者,和生命人寿的合作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就是当时草签了一个协议,后来就没有什么实质的进展,“现在都没有进展,应该就是不做了”。
对于生命人寿签约的另一项目生态健康城,上述招商部门的工作人员表示也是没有实际运作,长兴岛当地居民对“生态健康城”项目则从未听说过。
张峻和生命人寿为何对投资能源化工如此情有独钟?多位接近生命人寿的人士表示:“项目平台就是资金运作的平台,大项目都是张峻自己掌控,其他高管都不了解情况,也不了解资金在这几十家子公司之间是怎么转的。”
自2012年险资投资渠道放开之后,保险公司的关联交易明显增多,监管层对这一现象也开始警觉,并接连发文予以规范。按保监会规定,保险公司需对关联交易进行披露且需满足一定的比例限制。此外,保险公司重大关联交易应由董事会批准,董事会会议所作决议须经非关联董事三分之二以上通过。
然而,以生命人寿的股东结构而言,一位保险公司董事长向财新记者分析,所有这些规定都形同虚设,“既然已经明里暗里控制了80%以上的股权,任何需要三分之二以上通过的决议都不会遇到阻拦,风险管理措施毫无意义。这种情况下,小股东及保户的利益极易受到侵害。”
“特批”式增长
能够突破单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上限,进而成为生命人寿近乎全资的控制人,正是关联交易如鱼得水的原因。生命人寿的迅猛发展的过程中,还获得了其他更多的“特批”。
“保险市场的潜力和容量本来就很大,对某些保险公司实行特殊政策,它们当然能很快发展起来。”一家保险公司负责人告诉财新记者。
其中之一,是保险机构的快速获批。成为生命人寿实际控制人之后,张峻的保险版图在2010年-2011年迅速扩张。财新记者梳理发现,从2010年2月到2011年11月不到两年时间,生命人寿共有11家地方分公司获批筹建,而同时期内一般保险公司获批的地方分公司仅为三四家。另外,2010年,生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获批筹建,2011年9月成立;当年10月,富德财产保险公司(最初名为华信财产保险)又获批筹建,迅速实现“一财一寿一资管”的集团化格局。
知情人士告诉财新记者,保监会负责保险机构审批和股东资质申核的部门主要是发展改革部。时任保监会发展改革部主任的房永斌现任广东保监局局长,2012年11月调任广东至今。
生命人寿获得的另外一个重要“特批”是保险资金运用。
在近年来险资投资渠道放开之前,保险公司投资渠道狭窄,主要集中在银行存款、股票、债券等少数资产种类,未上市股权投资的比例更低。按照2010年的《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保险公司投资于股票和股票型基金的账面余额,合计不高于本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20%;投资于未上市企业股权的账面余额,不高于本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5%。
不过,生命保险得到了特殊机会。据财新记者了解, 2012年四季度,保监会曾给予生命人寿一项独家拥有的“创新试点政策”,允许生命人寿将上市权益类资产与未上市权益类资产合并计算,总的权益类投资比例不超过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30%即可。在这一政策之下,加之险资运用渠道放开的背景,生命人寿于2013年开始大规模的能源化工类非上市股权投资。
这一率先特批给生命人寿的政策,在2014年2月才向全行业推开:保监会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监管的通知》,将生命人寿曾独家享有的“创新试点政策”落实为全行业的法规。
生命人寿率先拿到上述“创新政策”,主持文件起草的是时任保监会资金运用部主任孙建勇。孙建勇于2012年10月退休离开保监会,但在退休前力保走完该文件的审批程序。
生命人寿内部人士告诉财新记者,张峻当时拿着这一页纸的文件,高兴地称其为“无价之宝”。该政策在几个月之后被撤回,但生命人寿的大笔投资已经撒出。
此外,生命人寿过去两年在A股市场的频频举牌,也触及了监管红线。比如2015年下半年,生命人寿开始在二级市场频频举牌浦发银行(600000.SH)。按浦发银行的公告,从2015年6月到12月的七个月时间,生命人寿分七次增持浦发银行,买入价每股14.53元-19.43元不等。截至当年12月8日,生命人寿已持有浦发银行A股总股本的20%,距浦发银行实际控制人上海市国资委仅有2.256%的持股差距。
按浦发银行公告中披露的购买成本计算,生命人寿增持共花费约605亿元。根据现行保险资金运用政策,保险公司投资权益类资产的账面余额,合计不高于本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30%;投资单一法人主体的余额,合计不高于本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20%。财新记者获得的相关财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9月30日,生命人寿的总资产为3091.2亿元。也就是说,仅对浦发银行这一只股票的投资,就占到生命人寿上季末总资产的19.6%。
除了浦发银行,生命集团还分别持有金地集团(600383.SH)、首钢资源(00639.HK)、恒嘉融资租赁(00379.HK)、佳兆业(01638.HK)、中煤能源(01898.HK)、农产品(000061.SZ)29.9%、29.04%、29.99%、29.94%、13.03%、29.97%的股份。另据财新记者获得的生命人寿相关报表,生命人寿还以股权投资的方式入股了8家房地产公司、12家投资类公司、3家资源类公司及10家其他类公司。生命人寿投资权益类资产的账面余额,显然已经超过了30%的比例限制。
接近生命人寿的人士向财新记者确认,对于浦发银行的举牌绝非财务投资那么简单,与其他控股银行的同行一样,张峻原本志在成为浦发银行的第一大股东。
未遂的金融版图
除了总部在深圳的富德控股,张峻还曾打算在吉林打造一个新的金融控股平台,力图入股吉林省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吉林信托)及都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都邦财险)。
吉林信托由吉林省财政厅及吉林能源交通总公司、吉林粮食集团有限公司等五家国企持有,是信托行业整顿以来吉林省保留下来的惟一一家信托公司,注册资本金15.97亿元,多年未增资过,不过经营业绩尚可。吉林省一直想转让股权,使股权多元化,但未有进展。
都邦财险的情况更为复杂。这是一家在吉林省吉林市注册的中小型财险公司,总部在北京,成立时注册资金20亿元,股东主要来自吉林市和浙江省。但吉林与浙江的股东不断产生纠纷,且都邦财险的经营状况不好,2010年就因偿付能力过低而被监管机构亮过红灯,直到2015年2月保监会才解除了对都邦财险的一些监管措施。消息人士称,肖建华的“明天系”在都邦财险也有股权。
这样一家乏善可陈的中小财险公司,在保险牌照抢手的今天也不乏追逐对象。财新记者获悉,至少有四五家公司有意入股都邦财险。吉林省一位官员称,去年就听说过生命人寿想来重组吉林信托和都邦财险。接近生命人寿的人士则称,张峻已考虑了董事长和总经理人选。
事实上,张峻在吉林早有落子。2012年7月,生命人寿在长春经济开发区长德新区南部兴建生命金融城。项目开工时,吉林省和长春市领导参加了剪彩仪式,当时还在任的保监会资金运用部主任孙建勇也发着高烧前往出席。该项目总规划用地面积28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00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260亿元,由生命东北金融城、东北亚国际医药港商业商务中心、后援综合配套服务基地等部分组成。另外,2015年底“富德系”还拿下刚刚冲超成功的延边足球俱乐部70%股权,并更名为“延边富德足球俱乐部”。
消息人士称,张峻旗下的公司还在申请成立一家新的保险公司厚德人寿,注册地在西藏。目前在保监会申请牌照的有近200家,像西藏这样的偏远地区是优先发放牌照的对象,厚德以西藏公司的身份来申请无疑是想尽快获得牌照。
但是,这一切更为宏大的金控计划,目前来看可能已经画上句号。
危险的扩张
在入主生命人寿之后,张峻一边不计成本地推动保费快速增长,另一边寻找投资故事,做大资产估值,以维持账面平衡。这种近年来常见的“资产驱动负债”模式,表面看来花团锦簇,实则难以持续。
截至2015年8月,生命人寿年度规模保费已跻身“千亿俱乐部”。2015年全年,生命人寿规模保费达1600亿元,较2014年的700亿元攀升了1倍还多,按规模保费的市场排名进入前三位,超过新华人寿、太保寿险与人保寿险,紧随中国人寿和平安人寿之后。2016年保险业“开门红”,生命人寿的保费规模再上新高。数据显示,截至3月10日,生命人寿2016年“开门红”总保费已突破千亿元,同比增长305.2%。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规模保费包括原保险保费收入与会计准则中不被视为保费收入的“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及“投连险独立账户新增交费”。中小险企的快速蹿升,多归功于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的大幅增长,即主要是靠大量发行收益率高、保障成分低、易销售的理财型保险产品。保监会数据显示,2015年生命人寿原保险保费收入790亿元,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为859.3亿元,投连险独立账户新增交费为2.69亿元。
过于依赖银保渠道也是生命人寿明显的短板。据财新记者了解,目前保险公司通过银行渠道销售保险产品,银行从中收取的手续费为趸交产品收2.5%-4.0%,三年期交产品为8%-10%,期交期限越长,手续费越高,20年期产品最高甚至可到30%。而生命人寿的“开门红”保费结构中,个险渠道同比增长129.3%,银保渠道同比增长375.7%,保费的快速增长依靠的正是极高成本的银保渠道。
这种模式的持续性显然存在疑问,因承保端较高收益率给投资端带来的压力,这些险企多伴随激进的投资,对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流动性管理等均提出极高的要求。在保险业2016年正式实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体系的当下,保险公司的产品结构、业务质量、销售渠道、投资方向等均将反映在资本要求中,业务模式的高风险将付出额外的资本代价。
生命人寿在二级市场的攻城略地,也折射了它的激进风格。2013年,生命人寿因“狙击”房地产企业金地集团在二级市场上声名鹊起。至今,生命人寿依然持有金地集团29.9%的股份,稳坐第一大股东位置,且为持有浦发银行普通股A股总股本20%的第二大股东。
此外,生命人寿在境内外资本市场持股超过5%的公司,还包括2014年从山西富商王力平手中接盘的首钢资源与必美宜(现名恒嘉融资租赁),分别持29.04%和29.99%股份。其中的首钢资源,主要资产即是山西煤商邢利斌2008年5月注入的三座煤矿,邢利斌于2014年3月被带走调查。2014年12月,历经13次增持、耗资约24亿港元,生命人寿又成为深圳地产公司佳兆业的第二大股东,占股29.94%。此外,生命人寿还在中煤能源占股13.03%,在农产品占股29.97%。
难以粉饰的报表
报表上的帝国毕竟有其短板。张峻的被查,恰恰抽掉了生命人寿最重要的一根杠杆,至此其偿付能力不足的问题已难以掩盖。
按照中国保监会规定,各保险公司需在每年4月15日前报送经外部审计机构审计后的上一年度财务报告和偿付能力报告。但今年的生命人寿,并没能按时报送。
生命人寿在向保监会递交的延迟请示中表示,因持有的一些上市公司股权需使用权益法计算,而上市公司多在4月中旬发布上年财报,所以需要待持有的上市公司发布财报后才能编制公司的财务报告。在保险业内人士看来,这一理由过于牵强,因为大量上市保险公司均面临类似的情况,并没有一家因此而延迟提交报告。
接近生命人寿的人士告诉财新记者,实际控制人张峻被协助调查后,业务和报表编制受到一定影响。现有的管理层出于不同的利益诉求和风险权衡,对于要不要继续粉饰报表出现了分歧,所以没能按时提交相关报告。
接近生命人寿的人士告诉财新记者,张峻出事后,目前替张峻家族主事的是张峻妻妹陶飞霏(与张峻之妻陶美萦为孪生姐妹),她每周与方力、张汉平、杨智呈等高管开会。不过,2011年由保监会寿险部副主任跳至生命人寿、2014年接任董事长的方力,和总经理张汉平已难以达成一致。
49岁的张汉平跟随张峻多年,是张峻最为信任的人之一。张汉平为张峻的间接亲属,同为房地产出身,在进入生命人寿前鲜有金融从业经验。公开资料显示,他曾任张峻早期的房地产开发平台深圳市新亚洲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和生命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等职务。
目前无法知道方力与张汉平等人具体的分歧所在。不过从生命人寿的相关财务数据看,2015年四季度,生命人寿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15%,高于100%的红线,但不到150%,属于关注类公司;对下一季度末的偿付能力充足率预测为94%,出现偿付能力不足的风险较大。
偿付能力是保监会监管保险公司的最基本指标,反映保险公司的风险覆盖能力,可类比于银监会以资本充足率监管银行这一缰绳。如果指标值低于保监会制定的标准(100%),保险机构需要限期整改增资,并可能面临着限制增设分支机构、限制业务范围、责令停止开展新业务、限制资金运用渠道等一项或多项监管措施。按保监会规定,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00%的为不足类公司;100%到150%之间的为充足I类,属于关注类公司;高于150%为充足II类,为正常公司。
而前述生命人寿的偿付能力充足率,还是按“偿一代”(2016年前的偿付能力监管体系)标准测算的。2016年起,保监会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已正式启用更为严格的“偿二代”监管体系,在该体系下,一些高现价产品多、投资激进、资产负债严重错配的寿险公司,将面临更高的监管要求。从生命人寿的业务发展模式看,以“偿二代”计算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很有可能不达标。
对生命人寿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即使这样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也已经是财务粉饰和处理后的结果,水分较多。
财新记者获得的数据显示,2015年底,生命人寿净资产为201亿元,但其计算偿付能力时的实际资本为384亿元(偿付能力充足率=保险公司的实际资本/最低资本;保险公司的实际资本,是指认可资产与认可负债的差额)。深入分析发现,其实际资本与净资产的差异,主要由其过去几年大规模的投资所贡献,比如生命人寿的全资子公司富德资源,数据显示,生命人寿对富德资源的持股成本为231.40亿元,“认可价值”为345.23亿元,价值增长了114亿元,增长率达49%。
一位保险公司财务负责人向财新记者分析,这样价值突增关键在于资产评估价值增加,但保监会看不到其子公司的财务报表,所以评估价值的合理性很难确定。正如财新记者在吉林、辽宁等地实地走访的能源化工项目,与其高调宣称的投资额不同,这些项目有的只是一纸意向,并无后续进展,有的则在拿地后至今荒芜。事实上,对于一些不遵守职业操守的资产评估机构,业内早就啧有烦言,呼吁对其严格监管。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生命人寿正在为过去的野蛮生长付出代价。”一位保险公司负责人对财新记者感慨。
“黑马”镜鉴
在近年来的保险界,生命人寿并非孤例。近几年一连串险企举牌背后,出现的总是那几家新兴险企的身影,如前海人寿、安邦保险、华夏人寿等,业内常将其喻为“黑马”。
一位传统险资公司高管说,这些“黑马”觉得自己迎来了一个大发展的黄金时代,它们以一种中外保险业都鲜见的凶悍成长模式迅速崛起,“甚至嘲笑我们这些老保险公司过于保守,跟不上时代”。
和生命人寿一样,“黑马”模式通常以高成本、短期限、保障低的理财型保险产品开路,迅速做大保费规模,并通过激进投资扩大杠杆,再一层层放大规模。在掀起漩涡的“宝万之争”中,“宝能系”收购万科的起始资金来源即为前海人寿发行的高收益理财型保险产品,并以此为起点,架构银行理财资金与券商资管计划进一步放大杠杆。
而在国内二级市场与海外市场攻城略地的安邦保险,同样是依赖成本昂贵的银保渠道及易售卖的理财型保险产品实现保费规模迅速扩张。
在一位大型保险公司董事长看来,这种把保险公司做成对冲基金的模式,是对保险本质的一种扭曲,“保险资金并非保险公司的自有资金,而是保单持有人在保险公司的保证金,与储户在银行的存款类似,因而在投资中,审慎应是第一位的”。
事实上,这种“黑马”模式在资产负债期限匹配上的缺陷,已日益显著。“以往寿险行业很少提流动性风险,因为一般都是长期负债。过去所谓的‘错配’是指长期可投资资产不足,比如国债期限不是特别长,二三十年的负债很难匹配二三十年的债券,只能配五年、十年。”普华永道中国保险行业合伙人周星对财新记者分析称,但现在的“错配”专指“短钱长配”,负债端短、投资端长。周星认为,对于险企来说,收益匹配相对容易,难的是时间匹配。一般来说,债券、股票为流动性较强的资产,另类投资(如信托、未上市公司股权等)回报较高,但久期也长。那些卖久期短、预期收益率高的高现金价值产品(比如万能险)的险企,应格外关注投资与负债久期的匹配,以免产生流动性风险。
“按说负债端期限短的话,不应该做二级市场举牌这样的事,比如一家险企多是通过银行卖一年期、两年期的保险,再去做这样的投资可能会死掉。因为二级市场持股到一定比例之后,就有一定的锁定期,不能立即变现,可能出现流动性问题。”一位中型保险资管负责人说。
另一位中小险企高管向财新记者分析,“高现价产品背后兑付风险较大,对保险公司的经营能力有很高要求。实际上,有的保险产品到期并未达到预期收益率,但仍按承诺刚兑,一旦资金断裂便会暴露风险。现在整体经济低迷,哪有那么多超过8%-10%收益率的短期投资标的?”
殷鉴并不遥远。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经济泡沫破裂,股市下跌近25年。多种类别资产投资收益全线下跌,使得日本保险业出现严重的破产危机。1997年4月至2000年10月,平均历史达91年、总资产达到10.4万亿日元(约合5500亿元人民币)的日产生命、东邦生命、第百生命、大正生命和千代田生命先后破产。
保险公司是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并且涉及大量普通保单持有人,一旦破产极易引发系统性问题。前车之覆教训昭然,用事者能不慎乎?■
财新记者吴红毓然、王端、林金冰,见习记者吴雨俭对此文亦有贡献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如需转载,请通过向本公众号后台申请并获得授权。
财新网App4.0版本已全新上线!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或长按二维码识别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