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马破三,近年来似乎成为了大众选手中界定“大神”的分割线。
随着参与马拉松的人群不断增多,大家在跑步年限、训练理念、投入精力种种方面的提升,越来越多人达成“破三”成就。
一些大型马拉松的终点,计时器跳动到3:00:00时,拱门已是人头攒动。
话虽如此,由于生理机能的差异,相比于男性,女性跑者想要“破三”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破三” 对女性难吗?
全程马拉松破三,平均配速是4分15秒。
乍一看这速度不算快,不过需要做的是在后程仍然保持这样的速度。
除了单纯从数据上考量,破三意味着需要非常系统、规律的训练,非常严苛的时间管理,平衡好生活、家庭、工作、跑步多方面。
此外,需要留出精力用于恢复和调整。练到这种水平,还需要面对一些小伤病的折磨。并且相比于男性跑者,女性每个月还需要克服生理期带来的身体不适、训练不规律。
大众选手没有专业运动员那么充足的训练时间,没有专业队的康复保障,很多人也没有专业级的教练指导,提升成绩的难度可想而知。
2021中国女子马拉松排行榜单中,第100名是2小时57分35秒。而在同年的统计中,中国共有125位女子选手(含港澳台地区)突破三小时。这之中包含了所有注册运动员、大众选手。
而对比男子选手,2021年突破2小时30分的人数就达到了170位,破三的男子选手更是多达千人以上。
2020年度,破三的女子选手是156人;2019年度,这一数据是133位。
从运动员技术等级角度看,马拉松国家一级运动员对女性的成绩线是3小时10分00秒;国家级运动健将是2小时40分00秒。可以看出,女性破三就远超国一水准,而男子马拉松国一是2小时32分00秒。
从大数据统计和运动员等级两个方面不难看出,女性选手破三,颇具挑战性。
“破三” 之路经历了什么?
为了探寻日常需要全职工作、跑步只是业余爱好的“破三”女性如何达成突破,特步跑步对话了张双、张水华两位女子大众选手。
我们分别从跑步年限、训练结构、平衡生活等几个角度,看看对她们来说“破三”之路经历了什么。
张双
跑龄:3年
首马成绩:2:59:29(净)
最好成绩:2:44:56(净)
全职工作:财税公司职员
张水华
跑龄:4年半
首马成绩:3:40:12(净)
最好成绩:2:56:01(净)
全职工作:护士
破三之路
△ 张双
来自山东日照的张双2019年6月开始跑步,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训练,张双在首马就突破了三小时。
“2020年11月的舟山马拉松,刚刚进入三小时一点点,其实挺幸运的。”
从首马分段成绩可以看出,张双的全程节奏的控制非常稳。虽然是第一次马拉松,但她后程没有严重的掉速,前面也没有冲得很快,非常平稳的压着三小时完成了比赛。
开始接触跑步,到破三她只用了17个月时间。或许是破三之路比较顺利,张双直言感觉自己“有点天赋”。
一直到2021年东营黄河口马拉松,张双把PB提升到了2小时44分56秒。
△ 张水华(中)
来自福建的张水华2017年11月开始跑步,跑步五个月后,她尝试了第一场马拉松,当时成绩是3小时40分44秒。
张水华破三的第一场比赛是2019年西安马拉松,那一年的多场比赛中,她的全马都能保持在刚好跑进3小时的水平。
张水华首次破三的比赛,同样节奏平稳,第一个五公里反而压的最慢。并且在西马赛道后程有大坡的情况下,她也没有掉速。这场比赛,她取得了女子第四名的好成绩。
近两年来,张水华降低了比赛频率,根据现在的训练水平,她将目标设定在2小时50分,而她的PB是2019年南昌马拉松跑出的2小时56分01分。
训练模式
两位女性目前都有相对固定的训练团体,相对来说,张双在刚开始跑步时就遇到了一个小团队,并且都是对成绩有追求的跑者。张水华则经历了一个比较“佛系”的阶段。
“刚跑步不太懂多少训练知识,从3公里、5公里开始,慢慢地加量。当时基本是一个人跑。”张水华说。
跑量方面,张双的月跑量在400公里左右,张水华则在350公里左右。相对于职业选手,这个跑量都不算很大。
相对于专业队每周13堂训练课的情况,两人都基本保持每周跑步5-6次的状态,同时穿插身体素质训练。
两人在时间安排上不尽相同,不过大多集中在上午时段。
训练安排
张水华的周课表:
周一 休息
周二 16公里 配速5'00''-5'10''
周三 12公里 配速4'00''-4'10''
周四 12公里 配速5'10''-5'20''
周五 16公里 配速5'00''-5'10''
周六 休息
周日 22公里 配速4'30''~4'40''
*个人计划 仅供参考
可以看出,张水华每周的三堂课都以有氧跑为安排,比马拉松配速低50秒左右,其中周三的强度课比马拉松配速稍快一些。
目前气温仍然很高,她的周末长距离安排了22公里,配速基本是混氧状态。同时,日常她还会插入力量训练和跳绳。
张双的冬训双周课表:
周一 15公里 放松跑 200米*4-6个
周二 15公里 放松跑 力量练习
周三 准备活动 22公里混氧 200米*6 调整冷身
周四 10-12公里 慢跑 小力量练习 调整冷身
周五 22-24公里
周六 10-12公里 慢跑
周日 30-32公里
——————————————————
周一 12公里 慢跑/或休息
周二 16公里 上肢、腰腹力量练习
周三 准备活动 20公里
周四 14公里 10-15分钟力量练习 拉伸放松
周五 20公里
周六 休息
周日 准备活动 8公里➕5000米*3
*个人计划 仅供参考
从张双的冬训课表可以看出,密度安排是非常大的。周三和周日两次重点课,其余的放松跑、力量练习也不马虎。
两周只休息1-2天,长距离训练维持在了30公里以上。同时会在训练中专注插入短距离的冲刺跑,以及5000米*3这样的混氧强度训练。
此外,张双的冬训非常注意热身和冷身调整,通常以慢跑1-2公里的形式进行。
训练理念
谈及训练的构成和安排,两人同时谈到有氧训练是最基础的内容,速度训练的比重不是很大。夏天长距离的安排会相对减少,冬天的量会拉得更充足。
“如果对成绩有追求,跑一休一肯定是不行的。初期阶段是跑量的积累,有氧基础打好后,不同的训练内容要穿插着安排。”张双说。
此外,在细节方面,力量、身体素质训练是必不可少的点。
张水华分享:“平时有氧、耐乳酸跑、长距离要合理安排。我平常还会跳绳,这对关节灵活度有帮助。跑步训练不能单纯练跑步,下肢力量、核心力量都要练。跑量是为了达成提升成绩的目标,而不是为了跑量数字去训练。”
工作与生活
如果有教练、训练团队,其实大众选手也能得到不错的训练环境,她们与专业运动员相比,最大的差别是需要平衡工作和生活。
张双的全职工作是一位企业职员,同时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张水华则是一位护士,平时工作时间并不规律,夜班的情况很多。
基于此,她们都只能在安排好生活和工作外进行训练。
张双表示:“我每天早上4点起床,6点前必须完成训练,这几年每天都是这个点起。上午时段上班,中午回家做饭,可以短暂休息20分钟,长距离训练就安排在周末。”
相对来说,张水华的训练时间更加不固定,平时训练都只能见缝插针,有时候需要熬夜班,对于身体的恢复是一大挑战。
“和团队一起合练的时间比较少,基本还是抽早上的时间去跑。工作还是必须摆在第一位,不能因为爱好影响到工作。”张水华说。
“破三”是对生活掌控自如
对于专业、职业运动员,跑步就是工作;对于大众选手,跑步需要穿插在工作之外。从这个角度而言,大众选手想要追求成绩需要对休息时间做出一定的牺牲。
虽然训练的量和强度不能和专业选手相提并论,但破三对她们而言不止是赛道和训练场上的事,而是对生活每一个环节精准把控。
把跑步当作生活的“调味剂”,将追求成绩设定为内心的目标,但保持良好心态去面对,而不是“应付任务”的心理,这是她们的“秘诀”。
对于大众跑者来说,跑步带来的不只成绩,还有对生活的改变——积极的心态、征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如果说跑步对她们是业余爱好,是玩乐的话,一个女性达成破三里程碑,显然把这项爱好“玩”到了一定的高度。
没有影响家庭、工作、生活,没有心态上的煎熬,没有强制目标的束缚,这是比破三的成就感更为珍贵的“礼物”。
* 本文人物配图均由受访者本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