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鸿祎看来,在 2000 年左右的时候,PC 机推动着中国互联网进入了一个黄金十年。在 2010 年左右,随着智能手机的迅速崛起,其必然成为未来中国互联网另一个黄金十年的助推力。
一,智能手机大众化
周鸿祎对于智能手机大众化有着很多的期待,他认为这是中国互联网下一个黄金十年的金钥匙。对于智能手机,这一标准是苹果定的,然而,谷歌的安卓系统也功不可没,为智能手机大众化带来了无限的发展空间。
以安卓系统为基础,制造出高性价比的智能手机,才可能是中国智能手机大众化的未来方向。仅仅依靠苹果、三星等高端智能手机,在中国是不可能实现智能手机大众化的。
这是周鸿祎的观点,也是很多其他人一致认同的观点,毕竟,中国人口众多,高端智能手机在智能手机中的占比不会太高,而中低端的千元智能手机是未来中国智能手机大众化的主力军。
周鸿祎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且他觉得单靠一个或者几个智能手机厂商是不现实的,需要产业共同努力,为智能手机大众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才可能变为现实。一旦他所倡导和认为的智能手机大众化变为现实,那必将是一个智能互联的新世界,是中国互联网全新的黄金十年。
这个新的黄金十年到来,产业内的任何人都是受益者,整个产业也会因此而跨越式的发展。这就像是水涨船高,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无水大河干,这个道理是浅显易懂的,只是很多人看不到这个趋势。
二,360 为什么要做智能手机开放平台
属于手机互联网的时代已经到来,周鸿祎坚定地认可手机互联网化这一未来的方向。鉴于此,他和 360 有着清醒的认知。
360 的优势在于互联网软件和服务,它本质上还是一家互联网安全公司。然而,周鸿祎并不排斥智能手机,这也和他本人以及 360 倡导的开放原则密切相关。他越来越感受到传统手机厂商对于手机互联网化的兴趣,以及它们在这方面天然的劣势,而这些正是 360 的优势所在,因此,作为互联网中的大佬,他怎么能够错过这个新的黄金十年的发展机遇。于是,与手机厂商的合作就变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这样的合作是双赢的,这是周鸿祎进军智能手机市场的信心。
对合作厂商来说,它们获得的是 360 提供的完善的开放平台,而这有利于弥补它们自身在互联网方面的不足,让它们能够从新的智能手机互联网化的大潮中获得更多的回报。同时,还可以与 360 一起形成利益共享的机制,拓展未来发展的空间。
对 360 的用户来说,他们不仅能够获得性价比较高的智能手机,还能够获得内置的更多的服务,他们会更加便捷地使用智能手机。
对 360 来说,为用户提供了性价比高的智能手机,赢得了用户的认可,既提升了品牌影响力,又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忠诚度,而且还打开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这和 360 智能硬件的未来方向是一致的。
在周鸿祎看来,这样的合作是共赢的,任何参与其中的人都能够获益。在这样的思考中,他以一个小学生的姿态,进入到了智能手机领域,开始了全新的挑战。其实,对于他来说,挑战本身可能比成功更能让他激动,让他有斗志和热情。
三,360 对手机厂商的要求
360 决定进入智能手机领域之后,对于合作者也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周鸿祎认为,必须是有历史的厂商,而且要有每年不低于 500 万台的出货量,还要有线下的售后服务系统。
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策,是为了更好地方便360 用户,维护 360 的形象和信誉。不管是质量,还是价格,抑或是售后服务,周鸿祎的要求都不含糊,他不做则已,要做就要做最好的产品,这是他一贯的风格。
像一个小学生,却没有战战兢兢,而是信心满满,他走入手机市场,希望能够像曾经在互联网市场上那样,掀起新的风浪。
四,360 特供机市场不买账
对于未来的智能手机市场,周鸿祎充满信心,毫不犹豫地推出了特供机,希望能够作为后来者分一杯羹。然而,作为一个手机领域的门外汉,他的想法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市场残酷打脸。
360 推向市场的第一款特供机是与华为合作的华为闪耀。
周鸿祎满怀希望,希望这款特供机能够打响 360 进军智能手机市场的第一枪。然而,这第一枪是打响了,却没有得到太好的回应,市场销售可以用惨淡两个字来形容。
第一炮没有打响,周鸿祎并不气馁。他也明白自己在手机市场中只能算是个小学生,于是再接再厉,推出了与阿尔卡特合作的第二款特供机,型号是 AK47(阿卡 47)。然而,让周鸿祎始料未及的是,这款手机的销量竟然还不如第一款,如果第一款算得上惨淡的话,那这第二款称之为惨不忍睹也并不过分。
此后不久,360 与海尔、高通合作推出海尔 W910,这是 360 推出的第三款特供机,命名为“超级战舰”,虽然一开始的预订和销售看似火爆,但是仅仅过了几个月的时间,价格爆降,却仍然没有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他意气风发,在互联网界打拼多年,他的底气在于庞大的 360 用户群体。于是,他进军手机领域,特供机成为他敲开手机市场大门的敲门砖,然而,这块敲门砖并没有起到抛砖引玉的实际效果,没有成为他再创佳绩的金钥匙,更没有为他敲开庞大的手机市场,反而像是被对手借力打力一样,拍在了自己的脑门上。
初战不利,这对于周鸿祎来说,虽然不能说完全想不到,但也确实太出乎他的预料了。不过这也给他上了一课,虽然这一课的代价有点大,但是这并不妨碍他既定的手机梦想。
五,“流量换销量”成空谈
在周鸿祎手中,有一个撒手锏,那就是流量。360 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庞大的用户群体,这样的用户群体带来的流量是非常巨大的。俗话说“百姓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对周鸿祎来说,他手里的“粮”自然就是流量,这让他虽然首战失利,却并没有慌张。
在与手机厂商合作的过程中,他提出了“流量换销量”的模式。借助360 现有的技术和平台,通过流量导流,将流量导入到电商平台中。合作厂商推出特供机,免费预装 360 的各种服务。
通过这样的合作,360 通过流量置换,获得销量;而合作厂商则可以依托 360 的庞大流量而获得更多的关注,提升销售量;电商平台则通过推荐特供机产品而获得 360 导入的流量。看起来这是一个三赢的模式。
“流量换销量”的想法虽然是非常好的,但是忽视了市场的残酷性,将市场想象得过于简单。周鸿祎算不上是乐观主义者,但是在“流量换销量”上,确实有点轻率,犯了理想主义的错误,对于市场的预期过于乐观了。
要想达到这样的预期,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 360 的 PC 端的流量能够顺利而迅速地转换为销量,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将合作厂商的品牌知名度快速提升。否则,三赢的局面难以很快实现,鉴于利益的问题,这样的合作也可能很快就会不复存在。
六,残酷市场的背后
周鸿祎笑脸进入,结果却贴到了冷屁股,市场用残酷给予了他回应。他即便是一个在大风大浪中过来的大佬,内心应该也是五味杂陈的。作为老江湖,他怎能对市场的残酷不了解,但是,智能手机这块蛋糕太大了,太诱人了,即便不是他擅长的领域,他也在思考之后,认为有可能成功,即便是失败,付出一定的代价也是值得的。
残酷市场的背后,其实是庞大的市场吸引力,这让周鸿祎这样的老江湖也难以不心动。心动不如行动,对于现实主义者周鸿祎来说,他很快就付诸行动了,而市场的回应则更快、更直接、更无情。
残酷市场背后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手机用户的选择。
周鸿祎武断地认为 360 的忠实用户一定是特供机的忠实拥趸,其实,这两者之间虽然是同一个用户,却并没有天然的直接联系。他对于这一问题的认知出现了偏差,想要剑走偏锋,却被剑刃伤了脚。面对残酷的市场,即便如周鸿祎,也只能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毕竟,还需要重整旗鼓,来日再战。
作者简介:刘志则,知名传媒人、出版人,博文书友会“社群裂变”发起人。
本文为独家内容,摘自图书《360周鸿祎:爱拼才会赢》,标题为编者所加,汇智博达出品,转载请私信联系我们取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