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游戏资讯
精彩的游戏攻略

Kim工房小与牛,能否在一起?努比亚Z17mini手机评测(努比亚z17mini拥有的特殊的地方)

Kim工房小与牛能否在一起?努比亚Z17mini手机评测(努比亚z17mini拥有的特殊的地方)

序:高端手机市场日新月异,想要安安静静的做一台中端机并不容易,坚持“手机以拍照为本”的努比亚,能否靠小牛7吸引牛仔在一起?

欢迎来到Kim教授手工课,今天来搞搞业界最牛逼品牌的最新款手机Z17 mini,江湖人称“小牛7”,这辆电动车(哦不,这台相机……#$%)刚刚在China P&E(中国国际照相机械影像器材与技术博览会)上拿下华龙奖,可谓风头正劲。

本期课程邀请到好ji友Dexter担任助教,在评测过程中给予人力、物力以及精神上的支持。

〇、牛逼啊

手机界最牛逼的品牌,不是苹果,不是三星,更不是华为,而是努比亚(nubia,跟我念niu.bi.a)。努比亚是中兴通讯于2012年创立的高端手机子品牌,努比亚(nubia) 中兴(ZTE)的双品牌战略,看起来跟华为(Huawei) 荣耀(Honor)的运营模式类似,其实不然。

在前期课程《盛开的畸形菊花——冷眼旁观华为手机产品运营》里Kim谈到过,华为与荣耀的关系,与其说是两个子品牌,倒更像是两个系列而已。一方面它们共享社区服务(花粉俱乐部)与电商平台(华为商城);一方面它们产品线高度重叠,设计语言相互套用,内耗极其严重。

努比亚与中兴倒是真正做到的独立运营,两个子品牌从门户网站(品牌官网、社区服务和电商平台)到研发设计到营销公关完全独立,其泾渭分明的程度,甚至让某些消费者忽视努比亚与中兴的血缘关系。诚然,这种运营模式在手机界实属罕见,但在汽车界却非常普遍,譬如雷克萨斯之于丰田、讴歌之于本田……

可以说努比亚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娃娃,因为2011年至2013年,正是中兴通讯在全球手机市场高歌猛进的时代,连续两年盘踞全球手机出货量第四位,当时还真没华为啥事。可惜好花不常开,上图就是官方微博最后一次谈及中兴手机的世界排名……

后来的故事你懂的,华为崛起、小米洗牌、蓝绿爆击,中兴(ZTE)子品牌被逐渐边缘化,甚至不惜越过红线(推出天机系列)侵入努比亚的市场,不过收效甚微。截至2016年底,无论全球市场还是中国市场,中兴手机出货量排名都在五名开外。

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近两年努比亚不断调整棋路,产品线开始变得复杂。因此,作为努比亚2017年最新机型,Z17 mini的发布显得意味深长。

一、小牛7

毫无疑问,与华为手机混沌无序的产品线相比,努比亚的棋路还算清晰。

Z系列(也叫牛系列)是努比亚的主旋律,从2012年至今已迭代六次,每一代又细分为大、中、小三款机型。与其奇数序列的命名相比,牛系列的昵称更为简约直觉,即“(大/小)牛n”,前缀代表细分,n代表世代。比如最经典的Z9叫牛4,大尺寸的Z11 Max叫大牛5,今天要搞的Z17 mini自然就是小牛7。不过随着小牛6迈入5.2英寸,整个系列陷入迷茫,牛6和大牛6遭遇难产,努比亚索性直接跳到小牛7……

MY系列是近两年的变奏曲,它又细分为布拉格与M,如果说前者主打轻薄,那么直接从2起步的M就有点诡异,它更像是“马甲版牛7”。对于以拍照为品牌理念的努比亚而言,M2代表着努比亚终于迈入双摄世代,只不过这个步伐充满华为的影子。

N系列是主打续航的乐章,说白了就是主打电池容量,不过N1到N2的迭代序列,正常得有点不像努比亚。

X系列是主打大屏的绝唱,其灵魂直接延续到大牛系列里,没啥好说的。

值得注意的是,小牛只是努比亚的招牌中端机,但该系列的迭代却最为频繁,甚至在2016-2017的13个月内连续发布小牛5、小牛6和小牛7。其中的小牛6(Z11 miniS)更是作为“努比亚四周年”的献礼,但无论小牛系的定位(定价),还是相比小牛5的更新力度,小牛6的献礼诚意都稍显不足。

对比近三代小牛的硬件配置,显然小牛7的更新幅度最大,且不说顺水推舟的双摄和6GB运存,光是骁龙652/653处理器的加持就足以内牛满面,毕竟处理器性能一直是小牛系的最大短板。所以说,命名序列应该跳过13和15,直接到17?当然,努家官方解释,Z17命名是取其谐音“在一起”的好兆头。

二、轻开箱

面对手机界最牛逼的品牌,开箱仪式自然不敢怠慢,本期破天荒的邀请到五位开箱嘉宾,是谁不重要,数量压倒一切。嗯哼,被几块黑瓦片簇拥着白白盒,就是本文主角——努比亚Z17 mini(6GB 64GB 全网通 黑金款)——俗称小牛7高配版。老实说,对于开箱无数的老司机而言,小牛7的包装盒绝对是千元机的档次,无论设计还是材质都没啥好说的。唯一稍显贴心的,是侧面印有open字样的红色塑料片,向外拉扯就能把塑料膜撕开个口。可问题是,既然想到要方便开口,何不把贴心一次做到位,索性采用香烟盒的拉线封口,不是更方便么?

包装盒正面是荧光印刷的logo和象征着小红圈(努比亚的标志设计)的外圈,整体还算简约,但由于外圈线条偏细,与logo的视觉和谐度不佳,所以也谈不上美观。

眼睛一睁一闭,开箱就结束啦!白白盒里也就这些物件,依然惊喜欠奉,努比亚完全没有把小红圈的标志感延续到卡针、充电器或者数据线上,这些标配件的设计与大多数竞品一样平庸(我不会告诉你一加手机3的开箱感要愉快得多)。唯一让人欣慰的,是那张《努比亚公益基金卡》,表示在开箱的瞬间,努比亚将捐助1元用于公益慈善。

小牛7的标配充电器,输出是5V/2A,这规格要放在4年前倒也算快充,但现在跟下面的小米手机5充电器一比,赶紧安慰自己“这是中端机,中端机呀中端机”。

对于老司机而言,撕膜早就与快感绝缘。小牛7的出厂保护膜是正反两张,覆盖在小红圈上的是印有open字样的红色封口胶布,顺手一揭就能把后盖保护膜撕下。至于屏幕保护膜还真的就只有保护膜而已,小牛7是极其罕见不带出厂屏幕贴膜的手机,撕下保护膜后屏幕就直接裸奔。

作为黑色脑残粉,黑金款小牛7的配色我还是能接受的,因为整机还是以黑色为主,金色元素仅作点缀,并没有喧宾夺主的突兀感。以中框为例,努比亚并没有将整条中框都喷成金色,而是仅仅把中框与屏幕衔接的细边喷金,金边宽度1mm左右,在光线照射下若隐若现,这种低调感与黑色机身浑然天成。

金色元素还用在后盖的指纹识别和logo上,同样与黑色和谐搭配,不过这个美观的黑金范并非小牛7的专利,而是沿用小牛6的设计。指纹识别后置也是Kim所推崇的,一方面能保持手机正面的简约美,一方面用食指触摸指纹环更直觉。双摄没啥好说的,隔壁华为都玩了两年多,虽说没玩出花来,好歹也培养出一定的用户认可度(当然不包括Kim)。

二点五、比身材

诚然,以小牛7的三围(146.65 * 72.5 * 7.45mm)来看,的确不算大,但也真心不算小。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你以为那几块黑瓦片真的只是开箱布景么?它们分别是Galaxy Nexus(4.65英寸,谷歌第一款虚拟导航键机型)、LG G2(5.2英寸,史上最接近完美的单手旗舰)、小米手机5(5.15英寸,为单手操控将宽度做到极致)和Nexus 5X(5.2英寸,无法愉快单手操控的失败案例),它们就是来衬托小牛7有多大的……什么?还有一台诺基亚功能机?哦,它真的只是布景……

先来比高度,小牛7的身高仅次于Nexus 5X,与魔鬼身高LG G2相去甚远,考虑到小牛7是使用物理导航键(小红圈),可以预见它单手操控时将很难够到屏幕顶部区域。

再来比宽度,小牛7依然和Nexus 5X纠缠不清,与魔鬼宽度小米手机5差距明显,不难估计它单手操控时将很难够到屏幕侧边缘区域。

最后比厚度,这个回合纯属娱乐,基本没有伤害,老实说1mm的厚度差异对单手握持的影响并不大。小牛7的主摄像头与后盖基本齐平,凸起厚度只能以零点几毫米来衡量。

那么实际上手是什么情况呢?以单手操控的代表机型小米5(144.55 * 69.2 * 7.25mm)作为参考,在<开发者选项>里打开“指针位置”,左手自然握持手机,在不变换手姿的情况下,记录拇指能触及的最大范围,这个范围就是日常单手操控时最舒适最高频的触控区域。小米5(5.15英寸)与小牛7(5.2英寸)屏幕尺寸相当,边框仅相差1mm多,加上中框设计的差异,最终后者的单手触控区域明显比前者小一圈,尤其是屏幕右侧边缘区域必须变换手姿才能触及。

简而言之,小牛7来到5.2英寸屏幕,却没有搭配合理的超窄边框,从某种意义上让“小牛”名不副实,同时也让单手操控的便利性笼上阴影。

三、牛系统

努比亚的系统(官方ROM)居然就叫nubia UI,直接用“品牌 UI”的命名方式实在简单粗暴,相比之下友商的MIUI、Flyme、EMUI和氢OS都显得更简约。好吧,我还是更喜欢称呼它为牛UI,不过这套系统并不算牛,简而言之,它就是轻度定制 轻度自定义设置的安卓系统。截至发帖时为止,小牛7搭载的最新系统为V1.30版(即出厂系统),好消息是小牛7不锁BootLoader,刷机门槛低得可怕;坏消息是努比亚的海外销量有限,未能获得xda论坛大神的青睐,因此第三方ROM资源少得可怜;没消息是作为2017年4月发布的新热机型,小牛7的安卓版本居然还是6.0.1,我只能善意的理解为努比亚是出于APP兼容性和xposed可玩性的考量,所以不盲目跟进安卓7.1.2。

A、轻度定制

所谓轻度定制,是指牛UI并未对原生安卓进行太多改动,最起码没有刻意去模仿iOS的设计风格。比如通知面板(快速设置面板)、桌面交互和设置菜单基本沿用谷歌的设计,这对于原生控而言还算亲切友好。下图以通知面板为栗子,上半截是小米手机5刷Resurrection Remix(宇宙最强自定义设置AOSP,谷歌原生风)的界面,下半截是小牛7官方系统的界面。

两套系统都是通过下拉状态栏呼出通知面板(及部分快速设置),二次下拉呼出完整的快速设置面板。稍微不同的是,类原生系统的快速设置瓷块支持长按操作,长按后呼出相关设置菜单或其他功能,非常方便快捷;牛UI的快速设置瓷块不支持长按,仅个别瓷块的标签(即图标下方的文字)支持点击呼出选择列表,貌似只有WLAN、蓝牙和移动数据三个瓷块(即标签带框的)具备此特技。

B、轻度自定义设置

所谓轻度自定义设置,是指牛UI具备一定的自定义功能,可通过对某些按键或手势的设置来增强手机的交互性与便利性,但其丰富程度远逊于Resurrection Remix(简称RR)。牛UI的自定义设置项目分布较为零散,多数项目归纳到<边缘手势>、<个性功能>和<指纹识别>三个二级菜单中;少数项目“隐藏”到<其他系统设置>的三级菜单中,比如“显示负一屏”居然没放在<桌面>二级菜单、“锁屏快速开启手电筒”居然没放在<锁屏>二级菜单,都让人很费解。严格来说,牛UI的自定义设置局限性较大,基本就是一堆开关按钮而已,用户只能选择某个按键或手势功能的开启与否,并不能对该按键或手势功能进行修改。

因此,与其说牛UI具备自定义设置,不如说是自定义开关更恰当。由于自定义能力有限,这些功能的实用性与便利性也就受到制约,比如颇有创意的“边缘手势”,五个手势中仅有“边缘双击=快速返回”稍微可用,其他手势(其实是其他功能)不是学习成本较高(边缘上下滑=切换应用)就是没卵用(快速选择桌面?手机加速?调节亮度?)。据不完全统计,主要的自定义设置项目,详见下图:

二级菜单<个性功能>下面还有几个常用的自定义设置三级菜单,<底部按键自定义>有点名不副实,除了对调左右物理导航键之外,并不能把菜单键修改为安卓原生的多任务键,非常遗憾;<触摸手势>也是鸡肋十足,三个功能均有违小牛系单手操控的定位,而且三指手势与多点触控有冲突;<智能体感>总算有点诚意,不过也都是业界近几年的成熟方案,并非努比亚原创。

简而言之,牛UI显然是一套努比亚全系机型的共版UI,并未针对小尺寸机型做优化适配,甚至堆叠着许多双手机型的自定义设置项目。虽然努比亚在尽量减少对原生安卓的改动,但许多微调仍难免画蛇添足之嫌,比如用菜单键取代多任务键、某些常用的二级菜单(位置信息、电池)被降到三级等等。

三点五:菜单键

承前所述,牛UI对原生安卓最大的颠覆,就是重启早已退居二线的菜单键。在多任务键使用频度远高于菜单键的大环境下,努比亚的这种特立独行意义何在暂且不论,关键问题是这个久违的菜单键到底好用否?答案是消极的,牛UI的菜单键非但不好用,而且还有bug。

以牛UI内置的基础应用和设置页面为例,经人肉试用,只有拨号/联系人、浏览器、相机、图库、日历和视频等应用界面可以通过导航键呼出菜单,而信息、音乐、时钟、手机管家甚至WLAN设置页面里菜单键完全无效!仔细打量上述界面才发现其中奥秘,原来只有菜单图标以“≡(即竖着三个点)”呈现的可正常呼出,若以其他图案呈现的则菜单键无效……#$%&

图A:竖着三点=菜单键有效

图B:其他图案=菜单键无效

更有意思的是,在<内存>和<正在运行的服务>两个设置页面里,明明没有菜单图标,却照样可以通过菜单键呼出“隐藏菜单”。

最后还捉到一只小bug,在<应用程序>设置页面,明明有竖三点的菜单图标,但任你狂按菜单键,菜单就是跟你躲猫猫。

简而言之,努比亚用菜单键取代多任务键的初衷,就是要特立独行的茫茫机海中彰显个性,这个思路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牛UI在对原生安卓进行轻度定制时,对部分应用和设置页面进行了修改(比如把竖着的三个点重绘成其图案,又或者把竖着的三个点隐藏起来),而某些改动恰好破坏了菜单键与菜单的关联性,最终导致菜单键的部分失效甚至bug。这应该就是画蛇添足的最佳示范罢……

四、屏幕

屏幕画质是非常主观的东西,就个人观感而言,小牛7的屏幕与身价相符,默认设置下略微偏红且饱和度偏低。在显示设置中有个<屏幕显示偏好>,可以对色调(即色温)和饱和度进行微调,不过疗效并不理想。“色调”默认时偏红(中低亮度时较明显),往冷(左)调就偏蓝,往暖(右)调就偏黄,无法从根本解决色彩失准的问题。“饱和度”更是一把双刃剑,标准-自然-亮丽分别代表饱和度低-中-高,但随着饱和度的提升画面细节会有损失(瞪大眼睛看着图例中的羽毛就能发觉),而且即使在亮丽档饱和度也依然偏低。

没有比较就没有结论,为减少主观因素对评测的影响,特地请出Nexus 5X(2015年)和小米手机5(2016年)参与互相伤害。首先,把N5X、小牛7和小米5顺序排列,手动设置亮度为最高,用图库APP浏览测试图若干;然后,用无反相机拍摄真相,手动曝光,手动白平衡。

▲Nexus 5X,ROM=Dirty Unicorns,DU_bullhead_7.0_20161117-0219.v11.0-TEST,默认设置

▲Z17 mini,ROM=nubia UI,Z17mini(NX569J/NX569H)V1.30,色调=默认,饱和度=标准

▲小米手机5,ROM=Resurrection Remix,RR-N-v5.8.2-20170401-gemini-Official,LiveDisplay关闭,颜色配置文件=Warm1

PS:由于三台手机的色温差别较大,且屏摄照片与肉眼观感也有偏差,因此这里不纠结色温(白平衡)差异,反正色温的冷暖纯属个人喜好。

●图片测试:显而易见,LG原厂IPS名不虚传,N5X的整体观感最舒服,无论色准、饱和度还是通透性都有一眼睛的优势。不过小牛7的亮度最高,且随着视角的倾斜,其亮度优势更为明显。另外,三块屏幕都不存在死亡对角线,不管上看下看左看右看都不会出现画质劣化的情况。

●纯色测试:三色对决有点残酷,小牛7的色准不佳与饱和偏低一览无余,色彩还原能力直接垫底。纯黑测试还是展示出小牛7的高亮度优势,而纯白测试小牛7得益于高亮度的优势平稳过关,不过在中低亮度时小牛7的白色可没这么优雅。

简而言之,以小牛7的身价而言,这块屏幕的画质中规中矩,既不算赏心悦目,也不算辣眼流泪。强烈建议<屏幕显示偏好>里的“饱和度”保持标准(默认值)就好,至于“色调”可依口味微调,个人更喜欢往右(暖)一些。

五、相机

手机拍照能力素来都是努比亚的核心卖点,小牛7自然也不例外,在努比亚的营销策略中,甚至把NeoVision(相机APP)摆在与nubia UI同等重要的高度。在小牛7的系统中,nubia UI才更新到V4.0,可NeoVision却早就跑到V6.5,足见努比亚对拍照功能的重视。为提升用户对NeoVision的兴趣,牛UI还把整个负一屏承包给拍照功能,顶部是便于照片分享的“视界”APP,剩余空间全部留给NeoVision招牌的“相机家族(特效全家桶)”。

所谓NeoVision,中文意思是“新视界”,其主界面包括相机家族、专业、照片、视频和人像五种基本模式,每种模式又提供不同的设置项目甚至更多的子模式,据不完全统计,各模式的相关功能概况如下,仅供参考。如果你找不到美颜功能,又或者无法切换到前置摄像头,那么多半是姿势不对。

诚然,其中绝大多数的特技特效都是从专业相机上“继承”来的,在理想情况下确实也能快速获得乍看之下类似专业摄影的照片,尽管只是乍看而已,但对于普通用户(尤其是摄影小白)确是非常方便的玩具。至于这些特效该如何善用才能获得理想效果,NeoVision中也有详细的帮助指引,牛仔俱乐部也有许多经验分享,就看各位牛仔的领悟和运气啦。老实说,对于把玩数码相机/单反/无反超过十年的Kim而言,是没啥兴趣品尝这份全家桶。

我更感兴趣的,是NeoVision的“专业”模式。该模式不但能对快门速度、白平衡、ISO和焦距进行手动控制,而且当白平衡=独立时,居然还能在对焦与测光分离的基础上,再分离出白平衡区域,甚至三个区域都能分别锁定,以便保持连续拍摄的一致性。有摄影基础的牛仔都懂的,单就这些功能而言,确实对得起“专业”二字。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无法像华为P9的专业模式那样,实时显示当前的自动ISO和自动快门速度。毕竟这两个数值是专业相机玩家关注的主要参数,希望NeoVision能在后期更新该功能。

五点五、比实拍

不管NeoVision多么的专业,也不管相机家族多么的好玩,拍照最终还是要以照片画质来说话,尤其是基础画质。所谓基础画质,就是默认模式(即照片模式)下尽量无特技无特效的直出照片画质,换句话说,就是大多数用户点开相机APP随手一拍的画质。

没有比较就没有结论,这里邀请到三位重量级的挑战者:iPhone 7 Plus(2016年,业界标杆)、Galaxy S6(2015年,时价与小牛7相当)和小米手机5(2016年,时价与小牛7相当)。所有参赛者均使用ROM自带相机APP,缺省模式,关闭各种特效(比如HDR),同时间同地点拍摄4组样张进行切磋。四台手机的相机规格无需赘述,值得注意的是,S6的画面比例是16:9,其他都是4:3。另外,由于小米5并非官方ROM(MIUI),而是第三方AOSP,所以实拍成像略有折扣。

▲Z17 mini,ROM=nubia UI,Z17mini(NX569J/NX569H)V1.30

▲小米手机5,ROM=Resurrection Remix,RR-N-v5.8.2-20170401-gemini-Official

▲Galaxy S6(G9208),ROM=G9208ZMU2DPK1

▲iPhone 7 Plus,ROM=iOS 10.2.1

●样张1:白天室外远景,光照充足。从视角上看,小牛7的镜头明显比其他手机要广,在拍摄广角/远景风景题材时更有优势。从原图(即100%)看大楼窗户,小牛7的锐度最高,但有点锐化过度的赶脚,稍显不自然(墙壁都脏了)。从原图看书城招牌,该区域属于画面边缘,通常镜头越广边角成像越差,不过小牛7是个例外,画面依然很清晰,但锐化过度的现象也很明显(天空噪点感人)。

●样张2:白天室外近景,光照充足。从原图看石柱,小牛7的锐度优势让石块纹理更丰富,但由于光圈最小且锐化过度,导致后景也很清晰,相比水果7P和S6缺少点景深感。从原图看天空,小牛7的高光明显溢出,无法还原云层的细节,可见其测光算法不太稳定。

●样张3:白天室内近景,光线较弱。随着光线减弱,四台手机的ISO都开始飙升,成像差距也被拉大。从原图看花朵,小牛7的锐度优势不再,花瓣的层次表现最差。从原图看花架木板,小牛7的细节和纹理同样垫底,显然在高ISO时小牛7倾向于涂抹降噪,而非保留细节。

●样张4:白天室内近景,光线很暗。最后是暗光环境,午休时间的办公室,无灯光,仅靠自然光从窗帘透进来。从原图看纸质材料,小牛7涂抹得面目全非,几乎无法辨识黄色的燕尾夹,纸张更是“粘”在一起。从原图看文字,画质的排序与截图排序完全一致,S6不愧为夜视仪。

事实上,高ISO到底要细节还是要纯净,见仁见智。我不会告诉你,在NeoVision的<更多设置>里,有个“智能降噪”开关,默认为开启,请酌情选择。以室内正常照明的环境为例,ISO400的情况下,降噪开启后磨皮效果还是很明显,鼠标垫的纹理基本都被磨掉。因此,在追求细节的场合,强烈建议关闭降噪,回头自己后期处理效果更佳。

简而言之,小牛7的基础画质中规中矩,与之前评测过的华为P9类似,所谓双摄并没有展现出1 1>1的实力,基本还是“给点阳光才灿烂”的主流水准。不过小牛7的优势在于,镜头视角更广且边缘成像理想,独立MONO传感器利于黑白摄影,NeoVision丰富的特技特效。

尾巴、不太小&不太牛

无论是近期频繁调整的产品线,还是小牛7从里到外的细节打磨,都能感受到努比亚做机的牛劲,然而历经一周多的实战体验,这股牛劲却没能撞击到心上。当小牛系列增肥至5.2英寸却不减腰围(边框)的时候,单手操控的便利性大打折扣,小牛7到底“小”在哪里?当努比亚过分依赖NeoVision却疏于苦练内功(基础画质)的时候,所谓“手机中的单反机”只是形似而非神似,小牛7到底又“牛”在何处?

小牛7天生继承了努比亚倔强的牛脾气,它并不是水桶型手机,它的优点与缺点同样突出,它甚至是矛盾共生体(良好的做工及标志的设计,却没有完美身材;开放的BootLoader,却没有丰富的第三方ROM;轻度定制的安卓,却显得画蛇添足;略带创意的自定义设置,却隔靴搔痒难成创新;玩法多样的NeoVision,却没有与之匹配的基础画质)。在1500-2000元的红海价位,很难一句话说清楚小牛7到底是不是好手机,一切取决于你的需求是否与它的优点充分契合。

=======================我是下课铃=======================

搞机历史更新日志:

2012年3月 谷歌 Galaxy Nexus

2015年3月 LG G2(F320)

2015年4月 谷歌 Nexus 5

2015年4月 LG G2(D802)

2015年12月 一加手机X

2016年6月 ZUK Z2

2016年10月 谷歌 Nexus 5X

2016年12月 一加手机3

2016年12月 华为 P9

2017年2月 一加手机3

2017年3月 三星 Galaxy S7(G930L)

2017年4月 小米手机5

2017年4月 努比亚 Z17 mini

……

赞(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饭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