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华酷联”到“华米OV”,这三家十年前的强者是如何掉队的?((中华酷联vs华米ov))
说到现如今的国内手机市场,最为大众所熟悉的国产品牌无疑就是华米OV这四家了,根据最新数据显示,在2021年的国内手机市场,华为,小米,OPPO和vivo四者的出货量便占了将近70%的份额。但如果把时间调回到十年前的2012年,在那个国内还是运营商定制机天下的时代,国产品牌的头部厂商则是中兴、华为、酷派以及联想。
想当年作为智能手机从大范围地出现到慢慢普及的时刻,2012年全年国内手机的累计销量也是达到了1.69亿部,其中除了三星的手机销量占了22.5%以外,紧接着的表示销量占比10.7%的联想,9.9%的华为,9.5%的酷派以及8.9%的中兴,“中华酷联”的表现不可谓不亮眼。
大家看到这是否也发现了一个问题,无论是十年前的“中华酷联”,还是现如今的“华米OV”,好像就剩下了华为这一家品牌依旧活跃在消费者的面前。那曾经和华为一度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的中兴,酷派,联想,为什么会在10年时间过去后,有着截然不同的结果呢?今天不妨一起来聊一下到底是因为哪些原因吧。要想知道为什么曾经“叱咤风云”的中华酷联,最后却只剩下华为“突出重围”,首先咱们得来了解一下这四个品牌当时的定位以及策略。
中兴:过度依赖运营商,品控无法保证
首先来看一下中兴,在最辉煌的2012年,中兴手机在全球出货量达到6734.4万台,仅次于三星、诺基亚、苹果,排在了世界第四的位置,一举成为了国产手机厂商当时的老大。中兴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亮眼的成绩,还是离不开和运营商的大力合作,要知道当时三大运营,商所售卖的定制机中兴就占了绝大多数,运营商销售渠道不仅给中兴带来了巨额的出货量,同时还省去店铺的租金、人工等费用,加上当年智能手机还处于普及的时候,这也就使得中兴生产的低价手机得到了极好的销量。
不过过度依赖运营商也成了后来中兴销量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商平台等线上渠道的崛起,手机厂商也开始转型,转向了线上线下渠道的不断扩张。虽然中兴在发现问题后也选择了脱离运营商,不过定制机品控不过关的问题却未能得到解决。中兴在2013年也曾推出GrandS企图进军高端机市场,然后又在2014年推出定位中端的“星星”系列,但依旧由于自身产品口碑差,定位非常模糊,外观设计并不上心等等这些问题都令消费者对中兴逐渐失去了兴趣。
中兴天机Grand SII
中兴星星2号
要我说,中兴在2012年从巅峰快速陨落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没有提前洞察到消费者转换趋势和渠道转换趋势,前期虽然凭借着供应商提供的优惠套餐,用户在面对手机的品控问题还能够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这样的情况却如果延续到了电商主流的时代,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以及对比的情况下,自然“原形毕露”了。
酷派:忽视线上线下渠道建设,技术优势荡然无存
或许在当初销量表现出色的手机品牌都有同一个特点,那就是和联通、移动这样的运营商建立了不错的合作关系,手机厂商与运营商深度绑定不仅可省下渠道费用,销量也能得到保证。而酷派除了很早便和运营商建立了合作关系以外,在当时还拥有一定的技术研发实力,全球第一款双卡双待的手机便是由酷派推出。不仅如此,在当初3G牌照发放的两年前,酷派便投入了5亿元研发3G智能终端,而这也使得在3G时代以及4G时代初期酷派成功跻身国产机第一梯队。
不过与运营商“捆绑“的酷派虽然因为中低端机的大卖而销量突飞猛进,可是酷派的“机海战术”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的弊端却一直存在。所以随着运营商收缩对手机厂商定制机的补贴,压缩手机采额度后,多年来仅靠运营商渠道的酷派被打得措手不及,要知道酷派所有手机中定制机的占比高达80%。而且在这时候酷派对于技术研发的投入早已大不如前,这就造成了想冲击高端市场,缺乏技术;继续在中低端市场进攻,却没了补贴的尴尬局面。加上长时间忽视了线下实体店渠道、线上电商渠道的建设,酷派还是跌下了神坛。
联想:注重营销而忽略研发,内部组织结构更迭频繁
联想当年凭借着国内完善的销售通路和良好的市场口碑,曾经一度占领了国内手机市场15%左右的市场份额。而且比起中兴,酷派,联想还有一个优势——产品定位非常的清晰。比如说定位运动或者娱乐的S系列,主打商务电池续航性能的P系列。
联想S890
不过和所以依赖运营商得到高销量的品牌相同,定制机型一般都是属于低端机型,使得联想在制作手机的时候,优先考虑的是运营商的需求,而不是消费者的。加之联想一直以来都只注重营销而忽略研发,说白了就是一个巨大的组装商,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研发,不愿意做“吃力不讨好”投资大、周期长的技术研发工作。消费者自然便远离了联想手机。
除了外部因素以外,内部组织结构更迭频繁或许也是联想手机没落的主要原因,从2015年到2017年,从刘军到陈旭东再到乔健,联想手机的掌舵人更换速度之快让很多手机公司的人都迷失了方向,这直接造成了联想手机战略上的更迭,从而对其产品的设计、定位和市场拓展都产生了很严重的影响。
联想P1
总的来说,在“中华酷联”中华为无疑是最为成功的一个,而之所以做到这一点华为的未雨绸缪就做得很是到位:首先从2011年开始,华为开始大规模地建设自己的销售渠道,所以在运营商定制机时代结束的时候也能够坦然面对。同时作为华为在手机界也属于元老级的存在了,除自研处理器和网络基带以外,每年数亿元的科技研发投入也是华为品牌手机得以茁壮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原因,当初海思麒麟芯片的成长,的确也在华为手机的成功之中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而即便到了今天,华为依旧下技术研发方面没有丝毫松懈,就拿中国信通院最新发布的《全球5G专利活动报告(2022年)》来看,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球声明的5G标准必要专利数量超过6.49万件,有效全球专利族超过4.61万项,而华为以14%的有效全球专利族数量,排名第一。所以即便手机因无法使用5G芯片而销量急速下降的情况下,其它业务仍在高速发展。
话又说回来,经历10年的发展,曾经的“中华酷联”早已物是人非,联想在手机领域逐渐掉队,但仍希望通过moto能在手机市场在掀波浪;中兴也不断尝试创新,比如首发屏下摄像头;华为也因芯片和海外的恶意打压遇冷,不过好在其他业务依旧保留了翻盘的可能;酷派则是在市场中沉寂了好几年后,去年推出新机酷派COOL20。从“中华酷联”到“华米OV”的变化中也很好地验证了那一句话:科技永远是保持自身竞争力最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