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款采用3D NAND TLC颗粒的SSD固态硬盘横向实测(tlc颗粒移动固态硬盘有哪些)
3D NAND TLC颗粒的问世不仅让SSD固态硬盘的容量愈来愈大,价格也到了能够让一般使用者能够接受的程度,所以为了网友们在选择搭配的SSD固态硬盘时有个参考,这次也特别借来了威刚ADATA XPG SX950U、AGI AI178 960GB、宇瞻Apacer PANTHER AS330、美光Crucial MX500、金士顿Kingston UV500、 SanDisk Ultra 3D SSD、十铨L5 3D LITE以及WD Blue 3D NAND等八款960GB~1TB容量规格的SATA SDD来实际测试一下,而且除了会有基本的性能测试之外,还会针对长时间持续写入以及断电资料安全的部分进行实测。(via.mobile01)
在实测之前一样会先简单开箱一下各家的SSD以及一些基本规格,不过美光Crucual MX500、SanDisk Ultra 3D SSD以及WD Blue 3D NAND已经在前一阵子就已经有详细介绍过,所以开箱与规格介绍的部分这边就不再重复叙述。
威刚推出的ADATA XPG SX950U 2.5吋SATA SSD固态硬盘是采用了SMI慧荣科技控制芯片搭配3D NAND TLC储存颗粒,并且会针对不同使用需求推出120/240/480/960GB等容量规格版本,而这次借测的便是其中容量规格最高的960GB版本,就官方规格标示最高传输速度可达到560/520MB/s,而且也提供了长达五年的保修服务。
威刚ADATA XPG SX950U包装内除了硬盘之外,还有提供说明书以及增加厚度的塑胶垫,让一些9.5mm厚度规格的装置可以比较方便安装使用。
硬盘外壳是采用黑色涂装的塑胶上盖搭配铝质金属材质组合而成。
在外壳后面的贴纸则是标示了一些产品序号、保修号码以及一些安全与电力规格,而且从后面的贴纸也可以看到这款硬盘是在台湾组装。
这款硬盘厚度规格也是7mm,并且是采用无螺丝封装设计,而配件内也有提供了加厚塑胶垫,让一些9.5mm厚度规格的装置可以更方便安装。
打开外盖后可以看到硬盘电路板大概只有占用内部空间的一半。
硬盘电路板上有搭载了慧荣科技SMI硬盘主控制芯片、两颗南亚NANYA DDR3L-1866内存以及四颗3D NAND TLC颗粒。
这款硬盘是搭载了慧荣科技SMI SM2258主控制芯片,是一款采用4通道传输设计的芯片,就官方规格标示最高可达到560/530MB/s循序读写以及90K/80K IOPS 4K随机读写性能,并可支持AES256硬件加密功能。
硬盘上搭载的两颗DDR3L-1866内存是南亚科技推出的NT5CC256M16EP-EK,单颗容量为512MB。
960GB版本的威刚ADATA XPG SX950U SSD固态硬盘上一共搭载了4颗3D NAND TLC颗粒,不过上面打印成ADATA Logo,无法看出是采用哪一家的颗粒。
实际接上电脑格式化后的可用容量大约是894GB。
威刚ADATA XPG SX950U 960GB硬盘的CrystalDiskInfo软件信息图。
AGI AGILITY AI178 960GB SSD开箱与规格介绍
没多前才进入SSD市场的AGI也推出了一款主打采用Intel 3D NAND TLC颗粒的AGI AGILITY AI178系列固态硬盘产品,而这次也特别借了其中容量最高的960GB来实际测试一下。
包装内容物就只有硬盘与说明书。
960GB版本的AGI AGILITY AI178 SSD外壳是采用了黑色涂装的铝质金属外壳,而外壳上也印上了自家的狮子头与AGI字样的品牌LOGO图案。
外壳背后的贴纸也标示了一些安全与产品型号信息。
这款硬盘也是采用了7mm厚度规格设计。
打开外壳后可以看到硬盘电路板大概只有占用内部空间的1/3左右,而且主要硬件元件都在另外一面。
从电路板上可以看到960GB版本的AGI AGILITY AI178 SSD是没有搭配DRAM的规格设计,其电路板上就只有SMI主控制芯片、两颗Intel 3D NAND TLC颗粒以及供电元件。
960GB版本的AGI AGILITY AI178 SSD是采用慧荣科技推出的SMI SM2258XT主控制芯片,这款芯片同样也是采用4通道传输设计,就官方规格标示最高可支持至540/450MB/s循序读写以及40K/ 70K IOPS 4K随机读写性能。
960GB容量的AGI AGILITY AI178 SSD硬盘电路板上是搭载了两颗型号为29F04T2A0CTHI的Intel 3D NAND TLC颗粒。
实际接上电脑格式化后的可用容量大约是894GB。
AGI AGILITY AI178 SSD 960GB硬盘的CrystalDiskInfo软件信息图。
宇瞻Apacer PANTHER AS330 SSD 960GB SSD开箱与规格介绍
这次向宇瞻借测的SATA固态硬盘是Apacer PANTHER AS330 SSD系列,这款硬盘针对不同使用需求也会有120/240/480/960GB等四种容量规格可以选择,并且都会提供三年保修服务,而其中容量最高的960GB版本最高传输速度则可达到550/540MB/s。
这次借测的Apacer PANTHER AS330 SSD一样也是960GB容量版本,其包装内容就只有用防撞包材装着的硬盘主体。
Apacer PANTHER AS330 SSD硬盘外壳是采用了铝质金属材质,而且在上盖还有印上PANTHER系列的猎豹LOGO以及石头纹路图案。
背后的贴纸上也是印上了硬盘容量规格、序号以及一些安全认证。
这款硬盘同样也是采用了7mm厚度规格设计。
打开硬盘外壳后可以看到电路板大约占用了2/3的内部空间。
在硬盘电路板的正反面有搭载了PHISON主控制芯片、两颗Kingston DRAM内存颗粒以及8颗应该是Toshiba的3D NAND TLC颗粒。
Apacer PANTHER AS330 SSD硬盘电路板上搭载了群联电子所推出的PHISON PS3110-S10-X主控制芯片,这款芯片是采用8通道传输设计,就官方规格标示最高可达到550/530MB/s循序读写以及100K/90K 4K随机读写性能,并且一能够支持AES256硬件加密功能。
电路板上搭载的两颗Kingston推出的512MB DDR3L-1600内存颗粒,详细型号为D2516EC4BXGGB。
这款硬盘电路板上一共搭载了8颗TOSHIBA推出的TLC颗粒,详细型号为TP8AG51ARA。
实际接上电脑格式化后的可用容量大约是894GB。
Apacer PANTHER AS330 SSD 960GB硬盘的CrystalDiskInfo软件信息图。
金士顿Kingston UV500960GB SSD开箱与规格介绍
这次向金士顿Kingston借来的2.5吋SATA固态硬盘型号是960GB规格的UV500,主要规格是采用了Marvell控制芯片搭配3D NAND TLC储存颗粒,而且针对安全性规格方面除了可以支持AES256硬件加密之外,亦符合TCG Opal 2.0安全性标准,提供使用者更弹性且安全的的资安防护。
金士顿Kingston UV500针对不同储存需求有提供了120/240/480/960/1920等容量规格,而且同样都提供了五年保修服务,而这次借测的硬盘便是其中的960GB容量版本。
外壳背后的贴纸也有标示了一些简单的规格与产品序号。
Kingston UV500也是采用了7mm厚度规格设计。
实际接上电脑格式化后的可用容量大约是894GB。
金士顿Kingston UV500 SSD 960GB硬盘的CrystalDiskInfo软件信息图。
十铨L5 3D LITE 1TB SSD开箱与规格介绍
这次向十铨借测的固态硬盘是1TB版本的L5 3D Lite,从外盒包装上可以直接看到这款硬盘会提供3年的保修服务。
在外盒后面也有标志了这款硬盘的重点规格以及各容量版本在ATTO与CrystalDiskMark软件的最高传输性能表现,而这次借测的1TB版本在两个软件的性能表现则分别为500/480MB/s 。
这款硬盘的外壳正反面都采用了香槟金的配色,算是这几款硬盘中外型比较亮眼的一款。
硬盘背面的贴纸除了序号与安全标示治外,也可以看到3年保修服务的字样。
这款硬盘的厚度规格也是采用了7mm规格设计。
松开侧边螺丝便可拆下硬盘外壳,打开外壳后可以看到里面的电路其实只有占用不到一半的内部空间。
硬盘主要的控制芯片、快取内存、储存颗粒以及供电元件几乎都设置在硬盘电路板的正面。
十铨L5 3D LITE 1TB固态硬盘是采用慧荣科技推出的SM2258G硬盘控制芯片,采用四通道传输设计,最高传输速度可达到560/520MB/s循序读写以及90K/80K IOPS 4K随机读写性能。
在正反面电路板上还有搭配了两颗512MB的南亚NANYA DDR3L-1600内存颗粒,详细型号为NT5CB256M16CP-DI。
1TB版本的L5 3D Lite固态硬盘电路板上是嵌入了两颗3D NAND颗粒,不过因为颗粒上的印刷字体已经消失,无法直接看出是用哪一家的颗粒,就官方说法是采用Intel 3D NAND TLC颗粒。
实际接上电脑格式化后的可用容量大约是931GB。
十铨L5 3D LITE SSD 1TB硬盘的CrystalDiskInfo软件信息图。
基本性能测试
看完各款硬盘的开箱与规格介绍之后,接着就来实际测试一下各款SSD的性能表现吧!这次除了会有一些循序读写与4K随机读写方面的性能测试之外,还会借来了ULINK专业硬盘测试软件中的脏盘与断电测试脚本,让网友可以看一下各款硬盘在长时间持续写入后的IOPS性能变化以及连续断电100次后的硬盘状况以及硬盘断电恢复速度表现。底下是这次测试时所搭配的零组件清单给大家做个参考。
处理器:Intel Core i7-8700K
主板:华硕ROG STRIX Z370-F GAMING
内存:G.Skill TRIDENT Z RGB DDR4-3200 8GBx4
电源:技嘉ODIN 1200W
系统:Windows 10 64位元
ATTO Disk Benchmark性能测试
威刚ADATA XPG SX950U 960GB在ATTO软件的读写测试性能结果约为560/520MB/s。
AGI AI178 960GB在ATTO软件的读写测试性能结果约为560/520MB/s。
宇瞻Apacer PANTHER AS330 960GB在ATTO软件的读写测试性能结果约为560/530MB/s。
美光Crucial MX500 1000GB在ATTO软件的读写测试性能结果约为560/500MB/s。
金士顿Kingston UV500 960GB在ATTO软件的读写测试性能结果约为530/500MB/s。
SanDisk Ultra 3D SSD 1TB在ATTO软件的读写测试性能结果约为560/530MB/s。
十铨L5 3D LITE 1TB碟在ATTO软件的读写测试性能结果约为560/520MB/s。
WD Blue 3D NAND 1TB在ATTO软件的读写测试性能结果约为560/530MB/s。
AS SSD Benchmark循序读写性能测试
威刚ADATA XPG SX950U 960GB的循序读写测试结果为473/487.6MB/s。
AGI AI178 960GB的循序读写测试结果为460.9/475MB/s。
宇瞻Apacer PANTHER AS330 960GB的循序读写测试结果为469.4/499.8MB/s。
美光Crucial MX500 1000GB的循序读写测试结果为501.7/454.7MB/s。
金士顿Kingston UV500 960GB的循序读写测试结果为439.4/453.8MB/s。
SanDisk Ultra 3D SSD 1TB的循序读写测试结果为526.2/501.8MB/s。
十铨L5 3D LITE 1TB的循序读写测试结果为468.4/477.4MB/s。
WD Blue 3D NAND 1TB的循序读写测试结果为528.1/498.6MB/s。
AS SSD Benchmark 4K随机读写IOPS测试
威刚ADATA XPG SX950U 960GB的4K随机读写测试结果为65740/76346IOPS。
AGI AI178 960GB的4K随机读写测试结果为27991/76003IOPSs。
宇瞻Apacer PANTHER AS330 960GB的4K随机读写测试结果为101285/83059IOPS。
美光Crucial MX500 1000GB的4K随机读写测试结果为96565/86283IOPS。
金士顿Kingston UV500 960GB的4K随机读写测试结果为77012/73965IOPS。
SanDisk Ultra 3D SSD 1TB的4K随机读写测试结果为95478/85745IOPS。
十铨L5 3D LITE 1TB的4K随机读写测试结果为92853/87465IOPS。
WD Blue 3D NAND 1TB的4K随机读写测试结果为95462/86050IOPS。
CrystalDiskMark循序读写性能测试
威刚ADATA XPG SX950U 960GB的4K随机读写测试结果为25.6/102.8MB/s。
AGI AI178 960GB的4K随机读写测试结果为37.6/100.2MB/s。
宇瞻Apacer PANTHER AS330 960GB在CrystalDiskMark的4K随机读写测试结果为34.6/94.39MB/s。
美光Crucial MX500 1000GB的4K随机读写测试结果为38/135.6MB/s。
金士顿Kingston UV500 960GB的4K随机读写测试结果为35.5/93.66MB/s。
SanDisk Ultra 3D SSD 1TB的4K随机读写测试结果为46.5/155.3MB/s。
十铨L5 3D LITE 1TB的4K随机读写测试结果为35.2/100.3MB/s。
WD Blue 3D NAND 1TB的4K随机读写测试结果为46.6/154.8MB/s。
CrystalDiskMark 4K随机读写测试
威刚ADATA XPG SX950U 960GB的4K随机读写测试结果为25.6/102.8MB/s。
AGI AI178 960GB的4K随机读写测试结果为37.6/100.2MB/s。
宇瞻Apacer PANTHER AS330 960GB的4K随机读写测试结果为34.6/94.39MB/s。
美光Crucial MX500 1000GB的4K随机读写测试结果为38/135.6MB/s。
金士顿Kingston UV500 960GB的4K随机读写测试结果为35.5/93.66MB/s。
SanDisk Ultra 3D SSD 1TB的4K随机读写测试结果为46.5/155.3MB/s。
十铨L5 3D LITE 1TB的4K随机读写测试结果为35.2/100.3MB/s。
WD Blue 3D NAND 1TB的4K随机读写测试结果为46.6/154.8MB/s。
TxBENCH循序读写性能测试
威刚ADATA XPG SX950U 960GB的循序读写测试结果为561.5/518.8MB/s。
AGI AI178 960GB的循序读写测试结果为558.8/519.5MB/s。
宇瞻Apacer PANTHER AS330 960GB的循序读写测试结果为563.1/536.2MB/s。
美光Crucial MX500 1000GB的循序读写测试结果为562.7/519.9MB/s。
金士顿Kingston UV500 960GB的循序读写测试结果为530.2/528.1MB/s。
SanDisk Ultra 3D SSD 1TB的循序读写测试结果为562/532.5MB/s。
十铨L5 3D LITE 1TB的循序读写测试结果为562.3/510.8MB/s。
WD Blue 3D NAND 1TB的循序读写测试结果为558.6/532.6MB/s。
TxBENCH 4K随机读写测试
威刚ADATA XPG SX950U 960GB的4K随机读写测试结果为24.6/106.3MB/s。
AGI AI178 960GB的4K随机读写测试结果为20.6/99.4MB/s。
宇瞻Apacer PANTHER AS330 960GB的4K随机读写测试结果为27.2/96.9MB/s。
美光Crucial MX500 1000GB的4K随机读写测试结果为31.2/116.4MB/s。
金士顿Kingston UV500 960GB的4K随机读写测试结果为27.7/92.6MB/s。
SanDisk Ultra 3D SSD 1TB的4K随机读写测试结果为44.8/136.7MB/s。
十铨L5 3D LITE 1TB的4K随机读写测试结果为27.1/104.3MB/s。
WD Blue 3D NAND 1TB的4K随机读写测试结果为45/138.9MB/s。
ULINK脏盘脚本性能测试
除了基本的性能测试之外,这次同样也有使用由专门开发SSD测试的ULINK美商宇凌科技所提供的DriveMaster 2015 SSD专业测试软件来测试一下,这款软件其实有很多测试脚本,但大部分都是属于专业级的测试,一套脚本测试下来大概都得花上好几天,所以这次就先借了脏盘与断电测试脚本来测试一下。
ULINK所提供的脏盘脚本测试方式会持续将4K资料随机写入硬盘,直到写入量达到该硬盘容量规格的两倍时就会结束测试,并且会以每一分钟为单位来记录当下写入资料量、IOPS、性能百分比等数据。所以这次借测的几款960GB~1TB容量的硬盘便会持续写入1920GB~2TB容量之后才会完成测试,基本上测试一颗960GB的硬盘大约要花上16个小时左右。而小边也将这次各款硬盘在测试过程的资料写入量与IOPS性能整理成曲线图表给大家做个参考。在图表中的X轴便是持续写入的数据资料量,而Y轴则是当硬盘写到开容量时的IOPS性能。
威刚ADATA XPG SX950U 960GB脏盘脚本性能测试结果
威刚ADATA XPG SX950U 960GB固态硬盘的脏盘测试曲线图可以看到硬盘的初始性能大约可达到43000IOPS左右,不过当硬盘写入资料达到200GB之后就降到了1500IOPS以下,之后的性能数据大约会在5000~15000 IOPS之间跳动,平均性能大约是7000IOPS左右,而持续写入测试时间大约是15个小时左右。
AGI AI178 960GB 960GB脏盘脚本性能测试结果
AGI AI178 960GB固态硬盘因为没有快取内存的设计,所以初始写入速度就只有1800IOPS,而当硬盘资料量持续写入190GB之后,写入性能就有比较大的起伏,甚至会降到300IOPS左右,所以也因为持续写入性能太慢的因素,这款硬盘光是写到300GB左右的资料量就已经耗费了20个小时,写满1920GB大概得要一个礼拜了吧!
宇瞻Apacer PANTHER AS330 960GB脏盘脚本性能测试结果
宇瞻Apacer PANTHER AS330 960GB固态硬盘测试脏盘脚本时,初始速度大约可以达到40000 IOPS左右,而且曲线变化大概可以从资料量350GB作为分水岭,当写入资料量达到350GB之前,硬盘写入性能大约可以稳定在20000 IOPS左右,而当资料量写入350GB之后,写入性能就会随着写入资料量增加而趋缓下降,最后的写入性能大约会剩下2000IOPS左右,全部写入测试时间大约耗费了26个小时。
美光Crucial MX500 1000GB脏盘脚本性能测试结果
美光Crucial MX500 1000GB固态硬盘测试脏盘脚本时,初始速度大约可以达到44000 IOPS左右并随着写入资料量增加而一路趋缓向下降,在资料量达到500GB之前大约还有30000IOPS左右的性能,不过资料量超过500GB之后就明显下降至20000IOPS,接着便一路趋缓下降测试结束,最后的写入性能大约还能够达到7000IOPS以上,算是蛮不错的测试结果,而全部写入测试时间大约只耗费了9个多小时。
金士顿Kingston UV500 960GB脏盘脚本性能测试结果
金士顿Kingston UV500 960GB固态硬盘测试脏盘脚本时,初始速度就不算快,大约只有17000IOPS左右,而写入资料量在400GB之前,写入性能大约都还能维持在10000IOPS上下,400GB之后就开始趋缓下降,不过中间有偶尔会有达到10000IOPS以上的性能状况,但有时又会掉到2000IOPS以下,性能起伏较明显一点,直到最后的写入性能大约只剩下1800IOPS左右,全部写入测试时间大约耗费了将近30个小时。
SanDisk Ultra 3D SSD 1TB脏盘脚本性能测试结果
SanDisk Ultra 3D SSD 1TB固态硬盘测试脏盘脚本的状况跟其它硬盘完全不太一样,虽然初始速度只有4000多IOPS,但资料写入量达到600GB之前,性能却是持续上升的趋势,大约达到提升到7000多IOPS,不过当资料量在600GB之后就是开始持续下降的趋势,一直写到2000GB容量的最后速度大约会在2000~3000IOPS左右,整体写入测试时间大约耗费30个小时左右。
十铨L5 3D LITE 1TB脏盘脚本性能测试结果
十铨L5 3D LITE 1TB固态硬盘测试脏盘脚本时,其初始速度大约会达到将近40000IOPS,并且在写入资料量达到550GB之前,速度大约都会达到25000IOPS以上,而当写入资料超过550GB之后,写入速度就会降到10000IOPS一下,并且随着写入资料量增加而趋缓下降,最后的写入性能大约会在3000~4000IOPS之间,整体写入测试时间大约耗费19个小时左右。
WD Blue 3D NAND 1TB脏盘脚本性能测试结果
最后看到WD Blue 3D NAND 1TB固态硬盘的脏盘脚本测试结果几乎是跟SanDisk Ultra 3D SSD 1TB固态硬盘一模一样的曲线走向,果然是系出同门的两款硬盘,最后的写入性能也是落在2000 ~3000IOPS左右,整体写入测试时间大约耗费也大约是30个小时左右。
ULINK断电循环脚本性能测试
接下来要看到的测试则是ULINK提供的断电测试脚本,这个脚本主要是在测试硬盘断电前是否有正确写入资料,以及断电后到硬盘电容完全放电后的资料写入状况。一般来说,一个正常的SSD在断电之前必须都要正确写入资料,不能够有掉资料或是写入错误的状况出现,不然只要一遇到停电的状况或是供电不稳的情况出现就很容易造成硬盘资料写入错误或是造成硬盘损害的问题出现。所以要是实际测试这个脚本的时候出现断电前写入资料错误的状况出现就表示硬盘的供电设计有问题。至于断电后到硬盘电容完全放电的写入情况测试主要是针对有加入电容设计的企业固态硬盘产品,而这次借测的SATA SSD都是一般消费级的产品,所以基本上是可以忽略不计。
ULINK断电测试脚本还会搭配一个ULINK专为这项脚本所推出的断电装置,实际测试的时候就会通过这个装置来控制硬盘的SATA电源启动或关闭。这个断电脚本基本上是可以依照不同的产品开发等级来调整断电次数或是测试时间,因为这次借测的SSD都是消费级产品,所以就以一个小时为基准,并测试各款SATA SSD在一个小时之内持续断电启动时的写入状况。另外,这个断电脚本也会记录硬盘断电后再重新启动需要多少时间,基本上启动时间愈快自然是愈好。
ULINK提供的断电测试设备一次可以接四组SATA硬盘。
这各款硬盘实际通过断电脚本测试时,测试时间内的断电次数大约都在200次以上,而且写入资料都没有出现错误的情况,表现都还算及格,不过比较有趣的地方就是每款硬盘的重起启动的速度的速度差异就比较明显一点。底下是各款硬盘的断电脚本测试结果,给大家做个参考。
威刚ADATA XPG SX950U 960GB硬盘平均启动时间与最慢启动时间都约是1.2秒。
AGI AI178 960GB硬盘平均启动时间约是2.6秒,最慢启动时间则会多达7秒。
宇瞻Apacer PANTHER AS330 960GB硬盘平均启动时间约是1.8秒,最慢启动时间则是2.5秒。
美光Crucial MX500 1000GB硬盘平均启动时间与最慢启动时间都约是0.2秒。
金士顿Kingston UV500 960GB硬盘平均启动时间约是0.4秒,最慢启动时间则是0.5秒。
SanDisk Ultra 3D SSD 1TB硬盘平均启动时间与最慢启动时间都约是0.28秒。
十铨L5 3D LITE 1TB硬盘平均启动时间约是0.19秒,最慢启动时间则是0.22秒。
WD Blue 3D NAND 1TB硬盘平均启动时间约是0.3秒,最慢启动时间则是0.34秒。
ADATA SX950U
AGI AI178
Apacer PANTHER AS330
Crucial MX500
Kingston UV500
SanDisk Ultra 3D
十铨L5 3D LITE
WD Blue 3D NAND
测试总结
实际测试各款SATA SSD之后,虽然各家循序读写速度大概都可以到500MB/s以上,但在持续写入以及度电测试的部分就比较可以看得出硬盘差异,就整体来看的话, Crucial MX500算是这几款里面表现比较平均一点,无论一般读写速度、持续写入性能以及电源唤醒时间等方面都有不错的表现,而AGI的AI178 SSD因为没有搭配DRAM的设计,再加上搭配的主控制芯片也是里面比较低阶的型号,4K随机读取性能以及长时间持续写入方面的性能表现都有较明的落差。最后小编也特别将这次测试的八款SATA SSD整理成比格给大家做个参考。